利文斯通和他的“1871年探险日记” (上)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1年11月1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不仅是因为在一百四十年前的那一天(11,10,1871)亨利·莫顿·史丹利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小村庄戏剧般地找到了失蹤多年的英国著名探险家、传教士戴维·利文斯通,成为人类探险史上的一段佳话;更重要的是利文斯通的一部“密”写的日记,尘封了整正一百四十年后,被高科技手段破译,重见天日的這部日记就在2011年11月1日被 UCLA 数字图书馆公佈到了网络上,引起了众多学者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这部日记产生的時间、地点、写作的方式非常特殊;而今日破译的手段十分巧妙;最后披露出來的内容又令人惊讶。这是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远胜于好莱坞那些胡编乱造的电影故事。

故事发生於中南部非洲,俗称黑非洲,一个黑字道尽了当時世人对於那块土地的无知和好奇。在我们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戴维·利文斯通踏上那块土地之前,从喀拉哈里到撒哈拉之间的非洲地图几乎是一片空白,利文斯通的探险揭开了“黑非洲”的神秘面纱,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准确的地理人文资料。

利文斯通原是一个传教士,本希望伦敦教会派遣他前往中国,使他的医学知识技能有用武之地。谁料1839年9月鸦片战争爆发,和平无望,逼使他另谋发展去了非洲,看似命运无意中的一个转变,他的人生开始了无尽的磨难,也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从1840年12月搭船离开英国前往非洲,一直到1856年12月回到英国,利文斯通在非洲度过了十六年之久。1854年在沿尚比西河探险过程中利文斯通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他曾以一年又八个月時间橫跨整个非洲大陸,从大西洋来到印度洋,創造了空前未有的纪录,他是那块大地上许多土著部落聚居地的首位欧洲白人访客。1857年利文斯通将他的经历写成《Missionary Travels and Researches in South Africa》(在南非传教旅行和研究)一书,该书一出版便造成轰动,并翻译成为多种语言。巴黎地理学会为利文斯通颁发了奖金,伦敦地理学会也为他颁发了大奖章,並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利文斯通走上了他人生的颠峯。


图中红线为利文斯通在中部非洲的探险路线


成功以后的利文斯通决定退出伦敦教会,决意专心从事地理探险。为了探索尼罗河的源头,利文斯通于1864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非洲大陆,但这次他终于没有再能活着走出非洲,而是把自己的“心”留在了这块黑土地上(关于这个“心”字的含义,下文还会有交待)。利文斯通最后一次非洲探险从东非的印度洋岸边的桑给巴尔群岛出发,然后一路向西,途经今日的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乌干达、刚果、安哥拉等地区,他的主要探险活动就在许多中国人所熟悉的坦赞铁路周围和略为偏南的一块区域。

利文斯通最后一次非洲之行一开始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麻烦,先是他的隨从队员弃他而去,补给被偷,接着是他重病缠身,肺炎、霍乱、热带溃疡不断地折磨着他,1869年3月回到乌吉吉(Ujiji)营地,又发现行李被偷。但是所有的困难都无法使利文斯通屈服,这位当時已经五十多岁的老人再次向西探索,1871年3月29日,利文斯通抵達卢阿拉巴河(Lualaba)岸邊的村庄 Nyangwe(今刚果共和国境内),故事的正幕从这里拉开。

这時与文明世界隔绝有六年之久的利文斯通孤立无援,已经到了彈尽粮缺的绝地,甚至连日常书写的紙張、筆墨都已用尽。无奈之下,利文斯通把隨身所带的1869年3月24日的一份英国報紙(共八張)裁成书本大小的紙張共六十四页,並用野生的红色草莓制成醤汁,以此写成了一部日记,这就是今日出了名的“1871年探险日记”( The 1871 Field Diary )。日记始于1871年3月23日,也就是利文斯通到达村庄 Nyangwe 的一星期前,结束于同年八月十一日,他是七月二十日离开 Nyangwe ,並于十月二十三日回到 乌吉吉营地。


1871年利文斯通以草苺汁书写在報紙上的日记


这部日记主要纪录了利文斯通在 Nyangwe 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这部日记的珍贵不仅是因为它承載了十九世纪一个不为人知的非洲內陸村庄的重要信息,更重要的是它纪录下了非洲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Nyangwe 虽然对欧洲西方人而言仍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个中部非洲的內陸村庄,但是这里已经成了阿拉伯人进行奴隶贸易和象牙贸易的商业网络上的一个重要集结点。阿拉伯人在 Nyangwe 建立了他们骆驼商队的补给站、倉儲中心,奴隶交易市场和军事要塞,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居民人口已逾万人。但由于奴隶贸易内在本质上的反人心化,必然加深了非洲土著居民与外来人员的紧张关系,多方的利益冲突逐步升级,灾难的发生只是迟早而已。

1871年7月15日,这原是这个村庄 Nyangwe 的赶集的日子,利文斯通象往常一样去了集市,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時候,槍声刺破了平靜的天空,一些阿拉伯奴隶贩子朝集市手无寸铁的当地黑人土著开槍,集市顿時成了屠宰场,有的被当场槍杀,也有许多黑人在逃亡过程中溺死在河里,总计有四百多人丧身,多数是妇女儿童。这就是震惊世人的 1871年 Nyangwe 屠杀案。利文斯通的这部日记成了整个屠杀事件的现场纪录,在重要時段甚至有每隔一小時的实录。


1871年7月15日 Nyangwe 的屠杀惨案


这场惨案深深地震惊了利文斯通,身心已是十分衰弱的他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他决定提早离开 Nyangwe 。七月二十日,惨案发生后不到一星期,利文斯通又一次走入黑非洲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一路由西往东向着五百多公里之外的乌吉吉营地缓慢前进。

利文斯通消失在了不为人知的黑非洲,整整六年了,利文斯通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他在非洲内陆发的44封信件,只有1封到达了在桑给巴尔他的一个朋友手里,信中说:“我现在的处境很糟糕,…我怀疑是否能活着回来见到你。”当时流传传着各种谣言,有说他被人捉去的,有说他失踪了的,也有说他死了的。报纸的头条标题是“利文斯通在哪里?”公众在呼唤着他们的探险英雄。

1871年,利文斯通失踪的消息也传到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英国媒体《伦敦环球报》宣布一支由《伦敦环球报》组织的探险队已确认著名探险家利文斯通已经去世了。而纽约的《纽约先驱报》老板却不相信这种说法,并且想通过证明这是假新闻的方式来羞辱他的报业竞争对手《伦敦环球报》。于是,《纽约先驱报》老板就给其属下记者亨利. 史丹利下达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一支探险队去非洲大陆寻找利文斯通。在当时,到“黑非洲大陆”内部探险是十分艰难的任务,但史丹利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

史丹利于1871年1月6日首先到达桑给巴尔岛(也就是利文斯通最后一次探险的起点)。在那里,他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向西进入到了非洲内陆。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旅行,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了Malagarazi河谷,从当地人中间打听到了一点有关利文斯通的蜘丝马迹,知道他们日思夜盼的利文斯通很有可能就在他们前方不远的乌吉吉村。

史丹利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我们快速前进着,先在一小溪停留,然后爬上一光秃秃山脊的斜坡面,这应是最后一座我们翻越的金字塔式的山坡。我们到达山顶并翻越而过,来到其西边,就看到乌吉吉村在我们脚下,整个村子由棕榈树林环绕着,距我们只有1500英尺!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忘记了所走过的500英里路,忘记了翻越过的数百座山丘,忘记了穿越过的众多森林,忘记了带给我们麻烦的灌木与荆棘,忘记了让我们双脚起泡的热辣盐地荒原,忘记了暴晒我们的烈日,也忘记了一路上的危险与困难。现在,只有幸福的感觉围绕着我们。在我们凝视棕榈树丛中的村庄并试图分辨出哪一座茅草棚或房屋里住着我们在Malagarazi听说的那位灰胡子白人时,我们的心跳 ...”

“当我们离乌吉吉村只有900英尺时,我周围的人群越来越多 。... 我推开众人,从后面穿越过去,在人墙中走过。直到我走近一群阿拉伯人围成的半圆圈前,在这群人中,站着一位留着灰白胡子的白人。随着我慢慢走近他,我注意到他脸色苍白,看上去很疲惫,胡子灰白,带着一顶带褪色金带子的浅蓝色帽子,穿着一件红袖马夹和一条灰色粗花呢裤子。... 我刻意地走近他,摘下我的帽子,说道:“你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你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利文斯通与斯坦利历史性会面,图中右立者为利文斯通。


“你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的问候非常著名。大英百科全书和牛津国家传记辞典都记载了这句名言。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時刻,仍旧维护英国绅士应有的风度和幽默感,实在也难为了这位史丹利先生了。更为重要,更为有意义的是他们的相见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欧洲人因此知道了1871年七月十五日 Nyangwe 屠杀惨案的真相,使世界注意到非洲奴隶販卖的残酷,喚醒了人類的良知,最終能在十九世紀結束前將英國议会於1833年8月28日通過的废除奴隸制(the 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法令在日不落帝國的各殖民地政府严格實施,終結了與人類文明長期共存的奴隸制度。

尽管史丹利极力劝说利文斯通离开非洲尽早回国,但是开弓哪有回头箭,在尼罗河的源头之谜没有破解之前利文斯通是绝不会离开非洲的。利文斯通继续探索卢阿拉巴河,然而还是无法找到与尼罗河的连结;利文斯通回到班韦乌卢湖,继续探寻其它可能往北的支流。一息尚存,探索不止,这就是一个探险家的生命追求,这难道不应是我们每个平常人的榜样吗?

1873年5月4日的早晨,在赞比亚班韦乌卢湖的南岸,人们发现利文斯通跪着祷告时过世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他死于痢疾所造成的内出血和疟疾。利文斯通先前的探险中收养教化的两个仆人朱玛和苏西(Chuma and Susi)深知他们的主人的心应该永远留在非洲,他们将利文斯通的心脏挖出埋在附近的一棵树下,将他的尸体晒干成"木乃伊"。他们带着这具干尸连同他的日记,跋涉一千多英里,经过九个月最终抵达桑给巴尔。尸体和日记交给了当地的英国教会,並最终得以运回英国。没有他们俩的尽忠努力,就没有那部日记存留於世,也就没有了这个正在讲述的故事,这二位普通的非洲人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和记念,试问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又有几个能与他俩相比?

1874年4月18日利文斯通的遗体葬于伦敦西敏寺。在维多利亚瀑布旁的纪念像下写着:“基督教、通商、文明”(Christianity, Commerce and Civilization)。

要不是那部“密”写的日记,要不是那俩个忠诚能干的非洲仆人千里护尸送日记,我们的故事应该在这里可以结束了,但这部日记却告诉世人,对利文斯通可以盖棺却不能论定,我们的故事还得继续下去。


利文斯通照片和他在格拉哥斯市的塑像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谢谢,很棒的文字和内容。
洞庭東山人 发表评论于
上篇首句中(11,10,1987)应改为 (11,10,1871),系严重筆误,太不应该了,谢谢网友“多年以前”的指正。
多年以前 发表评论于
我指的是开头第一句括号里“1987”似乎应为“1871”。
洞庭東山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年以前' 的评论 : 你读得很仔细,谢谢。我成文前,认真查过,研究结果公佈在网上的日子确实是11月1日,差了九天,为何如此的原因不明。
多年以前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文章。140年前应该是1871年11月10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