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和世界的死刑存废争议
- 2014年 10月 10日
2014年10月10日为第12届世界反死刑日,世界反死刑联盟呼吁各界关切精神病患者和智障者的死刑问题。
作为世界大国,包括人口大国,中国的死刑问题自然无法摆脱国际审视。但对中国司法和民间各种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国际上反对死刑的民众有多少了解?
“国际特赦”组织是强烈主张废除死刑的积极推动者。该组织的死刑问题发言人奥洛夫•布隆姆齐斯特接受BBC中文网电话采访时首先介绍国际趋势说:“世界废除死刑的努力虽有很大的阻力,但成绩也是很大的。1945年提出废除死刑的号召时,全世界只有8个国家废除死刑。但今天,全世界已经有140个国家废除了死刑判决。”
他说,中国在近年来在这方面似乎做出了一些“渐进的和有限的”进步。他注意到去年中国加强有关司法程序、有法院一再裁定的死刑案件终于因为证据不足被推翻的例子。但他指出,中国死刑人数仍是官方秘密不予公布,估计中国仍是世界上执行死刑人数最多的国家。
“少杀慎杀”的执行难度
国际上关注中国的死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司法程序和冤杀的问题,包括了对精神病和智障者执行死刑的问题。布隆姆齐斯特提到的中国案例,包括中国福建高等法院8月份对“念斌案”做出的判决。
念斌被关押8年,在严刑逼供下屈打成招,4次宣判死刑,在家属执着申冤、斯伟江、张燕生等著名的律师的倾力辩护下,福建高法的有关法官本着“疑罪从无”的法律精神认真做出判决,宣布念斌无罪。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的斯伟江律师接受BBC中文网电话采访说:“死刑在中国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指出,这里有民间的因素,也有官方的因素。
斯伟江通过经手的诸多案例指出,死刑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强烈基因:杀人偿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民间传统。而现在也没有不同的、强烈的文化来冲淡这种思维。一旦涉及血案,法官和律师都很难说服受害者家属来接受其它的判决结果,比如经济赔偿等。所以,官方虽然从司法上强调“少杀、慎杀”,但具体到个案中就很难执行。
从念斌案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受到案件死者家属的暴力攻击,即可窥见这种偏见思维。就在冤案被推翻之际,当地政府都为律师安全担忧,怕他们受到无罪判决可能引起的“群体事件”的攻击。
在另一方面,铺天盖地报道“念斌冤案”的中国媒体也没有对坚持“疑罪从无”、秉公办案的法官有多少报道,似乎也没有几家媒体从“念斌案”受害人丁云虾的角度来报道“以命偿命”的观点,探讨民间支持死刑的态度。
法律和社会治理
斯伟江说,中国官方近年来减少了死刑的罪名,“少杀慎杀”,因此减少了死刑犯人数,但因为人口基数、“震慑犯罪”等各种复杂原因,中国死刑的数额和罪名的总数仍是世界最多的,包括经济犯罪,贪腐犯罪等。
斯伟江说,中国从社会的层面上说,也有减少死刑甚至废除死刑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提出来,都会遇到强烈反弹。
他指出,中国的司法仍存在诸多的缺陷,冤杀的人不少。而被冤杀者绝大多数都是穷人、社会中层人士。死刑执行后即使冤案昭雪,人死已经不能复生。他说:“念斌案翻案的关键因素在于法官高水平的审案。如果都能像这个案子一样审,恐怕很多死刑案都可以推翻。”
另外,斯伟江质疑,从社会管理角度说,虽然民众痛恨贪官污吏,但死刑能减少消灭贪官污吏的数量吗?
从封建王朝朱元璋的重典滥杀,到二战后蒋介石的民国政府“打虎”,无数的中国历史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此可窥见国际推动废除死刑者观点:死刑和减少犯罪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国际特赦”在其发布的《2013年死刑的判决和执行国际报告》里援引黎巴嫩前司法部长括特巴维的讲话再次强调:“人权的最基本的方面就是生命权利。生命权利压倒一切其他权利。”
崇高理想和精神病
今年10月10日作为世界反死刑日的同时也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世界总人口约68亿计算的话,精神病患者约高达22%。
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以上,72.3%不知自己已经患病。重度精神病患者超过1600万,致残率高达60%,自杀率达30%。”
地方媒体的报道常见“精神病女子杀害双亲”、“精神病劫持人质”各种报道。无法得知各种经常发生的社会事件中,有精神病的凶手在地方上能否逃过死刑的结果?能否找到精明强干的律师、能否遇上公正的法官?
纵观全球,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世界很多地方也仍就废除死刑的理想有现实和理论争议。坚持欧盟法律、反对死刑的英国多次和对其公民执行死刑的多个国家产生过外交摩擦,里面不仅有中国,还有“关系最密切的国际盟国”美国。
如果进行一个全球民意调查会如何?
布隆姆齐斯特表示,尚未独立就是否赞成死刑问题做过新的全球民意调查。盖洛普的2014年民意测验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还是赞成对已定罪罪犯执行死刑的。
斯伟江说,中国媒体没有就此进行过任何认真讨论,但如果你看看像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恐怕强烈的民间态度几乎是一边倒地赞成。
(责编: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