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选去天堂的女孩想到诺奖“百人计划”

从自选去天堂的女孩想到诺奖“百人计划”

  现在正处于屠呦呦中医学诺贝尔奖高发一轮时刻,笔者向来对这类热闹愿意充当七嘴八舌中的一份子。

  《屠呦呦獲獎打了誰的臉,諾貝爾獎能計劃》一文说:“說到底,諾獎“百人計劃”仍是計劃思維在作祟,是舉國體製在科研領域的極端應用。盡管“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很多領域取得不菲成績,如奧運獎牌激增、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然而,人才培養是係統工程,不是一場短跑運動,這種催肥式的培養模式注定難以修成正果。畢竟,中國過去與諾獎屢屢無緣,根本上與當下的教育體製有關。”

  看来,算笔者孤陋寡闻,中国竟然还搞出个诺奖"百人计划”,也太会异想天开了吧?!且不问诺奖“百人计划”有没有“近亲繁殖”之嫌,这种思维就不可取,这不是创新,而是复制。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N,或从0到N。人才的培养,不是蒸包子馒头那样,和面时加上发酵粉就行了,以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定要在你们的百人计划里出,结果并非十拿九稳

  从这个国家层面的催肥式的培养模式,联想到刚刚看到的一篇网上流传的《妈妈,我去天堂了》一文的悲剧:就是由孩子母亲拔苗助长酿成的。悲剧女孩叫素素。其父母社会地位高于普通家庭,其母刘毓为大学教授,其父由公务员晋升到高位。素素从小就发育迟缓。但逞强好胜的素素母亲,一路为孩子额外增加外因,源源不断供补品、请家教,将孩子弄成大学毕业(当老师不经意地说有人怀疑素素是通过知道考题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学时,刘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据这句话告你诽谤!”。    大学毕业时,素素向同学表白:“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在父母安排下,素素进了一家大连专事海商法律事务所,而这不是素素所学的法律专业,外语水平并不理想。第一一天上班就露怯,未能完成与海外书面交涉打官司的任务,受到批评,同事都知道了,相当掉面子。接下来又出现不顺的伤面子的事,素素的心里承受力崩溃了,于是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

  素素留给父母的遗言:”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后来又在素素日记中看到素素这样的心迹:”我反应慢,在团队活动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可是,妈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她总认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遗传,我怎么可能不聪明?所以,父母能干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乐,他们也活在辛苦当中。“

  请看:素素的父母的拔苗助长培养计划与国家的催肥式的诺奖“百人计划”有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啊,诺贝尔奖为什么不从诺奖“百人计划”里出,而从三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人堆里出,岂非咄咄怪事?!这恐怕是诺奖“百人计划”策划部门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事吧。

精神绿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十全老人' 的评论 : 前者是拔苗助长,后者是催肥模式。后者是前者的家长制的升级版。
十全老人 发表评论于
不觉得是一码事。女孩能力和期望不符,压力是过大,那百人计划的就算一辈子没有结果恐怕也不会有压力,反正是国家的钱。
精神绿洲 发表评论于
是女孩的妈妈自己说愿意将家丑外扬以惊醒更多的妈妈,要是没有她这一说法,我确实不会直接指名道姓的。如果将此列为非法信息就有点过了。当然我指的不是你。
ingodwetrustforever 发表评论于
希望是用的假名, 指名道性不太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