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花蜜蜂: 美国记者1941年拍摄的四川农村

本幽原创,版权无他。拉拉杂杂,嘻嘻哈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阵子看到蜜蜂老兄的【美国记者1941年拍摄的四川农村】,扫一眼竟非常喜爱,因为其中好些图片勾起俺童年的回忆。俺跟蜜蜂老兄打过招呼了,经他同意俺搬到自家院子保存。  谢谢蜜蜂兄!

(对话:

老蜂哥, 你的1941年的照片,能不能让我放在自己的院子里?我会注明您老的大名哈。很多湖南也是一样的,耕地、纺线织布、推磨。。。我都好熟悉的,很想保存。先谢!
 
嗨!小幽MM,你可以自由使用,不是蜜蜂的原创,只是采来的蜜。哈哈!)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卡尔·迈当斯(Carl Mydans)1941年夏到四川,他除了拍摄有一组以成都龙泉驿为背景的照片外,还拍摄有不少没有注明具体地点的四川农村照片。

(蜜蜂估计是在成都周围农村,有大面积种菜的地,看起来是成都郊区,普通农民生活还不错。)他所拍内容极富生活情趣,使得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看见当年成都乡坝头人们的真实生活。

(蜜蜂看来跟小时候看到的农村和当知青时候看到的农民都一模一样。那几十年变化并不大。蜜蜂也用过那种粪桶粪瓢种菜,嘿嘿!)

照片全部有防护设计,蜜蜂再想想办法去搞回来重新上传,恐怕许多外省人网友和年轻网友不大看得懂照片里的东西,蜜蜂稍微解释一下

9733348_1.jpg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成都是大后方,老百姓相对安居乐业,这老兄可能是当年到中国报道情况的盟国记者。应该是受到了欢迎的,人们让深入到农民的家庭生活。

四川这叫“黄包车”北京叫“人力车。

老者手里拿的是纸折扇,小子手里应该是《千字文》发蒙读物。

 

夏天乡下一般在室外就餐,

这是最基本的农具,犁头。

踩水车,把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干一场下来,像走了几十里路!

这叫“堂屋”----正式会客室、正式餐厅、祭拜祖先和神佛的地方,注意中间的“八仙桌,老者在上坐又叫“上八位”自己家由祖父坐,来了贵客客人坐,其他人不得擅越。他的左右是客坐又叫“付坐”,对面是下坐或者叫下手,又叫“打横”小孩、女人的座位。

下面这是来了客人珍贵的客人在上,跟老者一起,左右穿长袍有鞋的应该是客人,老者给客人倒茶,客人表示礼貌和尊重,所以起来哈腰点头扶住茶碗,靠外的是应该是家庭成员,下手空着是表示互相尊重摄影师。

下面这是在“添饭”,四川百米饭是主食,是用白米煮半熟,沥干水分,再蒸二十分钟。

沥出来的水是煮过米的,叫“米汤”放在旁边当汤喝,婴儿也喝这个,营养不错。平常喝水也喝米汤。

 

四川男人吸“叶子烟”烟草卷起来吸,也有把烟草切碎发烟锅里吸。叫“烟竿儿”。

 

下面,左边是在织布,用棉花纺成线,挂好经纬线,用梭子横穿,没有机器织布的时候,这可是做衣服穿的唯一途径,要不然我们还光着屁股呢,哈哈哈!

右边大妈是在打草鞋,四川出稻米,稻草用处多,铺房顶、垫床、打草鞋。出草鞋很柔软,不湿脚,不臭脚。蜜蜂在中学经常穿,大学时候还买过草鞋穿。一毛钱可以穿一个月。嘿嘿!

 

下面这是在“耙地”,“犁地”之后“耙地”让泥土细碎,然后灌水、插秧。水稻就种下了!

下面这是在做木偶戏吧?

下面是这大嫂在买棉花,

做生意的一般把大门取下来横着一摆,就是案板,晚上再插回去,关门闭户。

 

下面这是在推石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这东西,磨玉米粉做窝窝头、黄豆粉做豆腐豆花。糯米粉做汤圆都离不开它。

注意下面这幅了。这应该是主卧房,雕花木床,和衣柜,最主要的,墙上有杆枪!是步枪,说明当时抗战时期,后方民众也有武装起来了。

 

上面是在干啥?你晓得么?蜜蜂认为是在邮局交信。哈哈!

 

上面在卖啥子?“叶子烟”。烟叶,最下是卷成的烟。

上面这是在筛谷子。或者豆子、玉米。

下面这是在纺棉花线,

 

 

稻草编制的草帽。四川最普通的夏天遮阳、雨天防水。

下面是卖布的,好像是“洋布”不是“土布”,嘿嘿!

 

上面这是在修“鸡公车”独轮手推车。一个壮汉可以推400斤左右。

 

 

蜜蜂在乡下当知青,也用下面同样的农具,我们那地方,一担粪150斤。他这个不足100斤。霍霍!

这上面卖的不是石头,是胆巴,四川很多地方自古产井盐,银白色的盐巴的副产物盐卤,盐都俗称胆水,其干制品叫做胆巴。

胆水也就是盐卤又叫卤碱,它是制盐过程渗出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其次是氯化钠、氯化钾等,还含微量元素。它能凝固蛋白质,可用来制作豆腐。 

这个灶台,跟蜜蜂在乡下的一模一样。女孩手里的叫“烧火钳,烧的也是稻草,火苗串出很高,所以灶口挂了一个吊壶,里面的水很快就热了,可以喝可以洗澡。一般有二口锅,一大一小,小锅做饭炒菜,大锅煮饭蒸饭,煮猪食。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