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希拉莉与川普的生活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具体来说,希拉莉的一生是围绕着目标在生活, 而川普的一生是围绕着系统在生活。
希拉莉的目标是竞选。她的政治生涯是从1973耶鲁法学院毕业就开始了,那年她26岁。她先是帮助丈夫比尔在阿肯色竞选众议员,州检察官,州长,两任总统,然后是她自己竞选参议员,和自己两次竞选总统。一直到今天,她人生最辉煌的43年都花在各色各样的竞选之中。
而川普的系统是韬奋。他从二十来岁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了韬奋生涯,50来年的努力,他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韬奋系统,或者叫做韬奋帝国。
不论你是喜欢围绕目标生活还是围绕系统生活,也不论你是赞成希拉莉,还是赞成川普,你应该会同意,不同的生活方式会给一个人的一切的一切打上烙印。就好像是Elephant in the room一样,不容忽视。
竞选政治职位,具有临时性与不稳定性。这是因为基本上所有的政治职位都有年限限制。这是其临时性的根本原因。并且,这次或者是下一次能不能选上,涉及的人与事很多,因此也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我想任何一个把政治作为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不同常人的生活。毕竟,你如果选不上,你就什么都不是。
这有点类似于做博士后, 因为后者也同样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做博士后时,你基本上要放弃正常人的生活而专注你的目标。譬如,你一般不会买房子,不会把家真正安顿下来。你要把精力尽量放在工作上。你的目标很专一,就是发表文章再发表文章,然后是找下一个博士后,或者是稍好的tenure track的职位。你知道,没有职位,你就什么都不是。
竞选政治职位,也有点类似于抢银行,二者同样具有临时性与不稳定性。抢银行时,你也必须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你不能真正地安家置业,你的精力是放在怎样每次抢最多的钱,然后再盘算怎样抢下一家。因为,抢不到银行,你就什么都不是。
其它围绕目标的生活也都是这样。譬如减肥,即使你计划每月减一磅,你都会发现这个目标很难实现,而且一旦实现了也无法长久。你不断地处于减肥-反弹-减肥-反弹的循环中。这同样是由围绕目标生活的临时性与不稳定性所决定的。
现在让我们看看希拉莉的一生。
前面说过,希拉莉的一生是围绕着竞选职位而度过的。而竞选职位是一种临时与不稳定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解释希拉莉一生的行为与作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看不到希拉莉有正常人的生活,至少读不到这方面的报道。你听说过她有什么爱好吗?你看过她日常做什么运动吗?你知道她擅长什么吗?你知道她度假玩啥吗?都没有,不是吗?你可以说,也许她在保护自己的隐私,可问题是,如果她有life,她为什么需要这么小心翼翼地guard呢?我们多少知道川普的爱好与生活,我们多少也知道奥巴马的爱好与生活。希拉莉呢?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很可能,她就像博士后,或者抢劫犯一样,没有life。我认为,这正是因为她的职业的临时性与不稳定性造成的。
第二,我们都知道,希拉莉一生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丑闻,也伴随着一条血迹斑斑的Path of Destruction。这些丑闻与这个Path与她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形影不离。我想不出来美国以至世界历史上还有哪一位政客可以望其项背。而如果你联想到她职业的临时性与不稳定性,这些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个人,如果他的未来没有长久性与确定性,他精神上就很容易恐慌,做事容易没有底线,不择手段,做出短视的行为。这还是与打劫银行的抢匪有些相似。对于希拉莉来说,比尔或者是她的每个职位就是一家银行,因为不知道下一家银行在何处,因此每家银行,一旦得手,就必须不留分文,赶尽杀绝。所谓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你现在或许可以理解一件以前几乎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希拉莉在比尔卸任总统,离开白宫的时候,居然会顺走白宫的家具,地毯,艺术品之类的小东西,后来被要求归还。
你现在可以想象她当时的那种恐慌--因为她害怕这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家银行,而没有了银行,她就什么都不是。那种没有底线,那种没有class,那种不择手段,纸牌屋都相形见绌。生动的抢匪形象,呼之欲出,有木有!
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希拉莉目前要赶着鸭子上架,撑着病体,到处make promises了,因为这一次,游戏规则变了。她清楚地知道,以前职位的临时性与不稳定性,就她目前的身体状况而言,变成事实上的永久性了。这个总统职位,是最后一家银行,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票!干了它,哪管它以后洪水滔天。
以上对希拉莉的解析,纯粹是常理为基础的。当然,世界上很多事情未必都是按常理发生。我希望还有其它理论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