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三十年(4)-----黄埔之初--------【原创】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二章
 
(1924-1927)
 
2.1
苏俄插手,国共联合
北伐胜利,兄弟分生.
 
中共党旗血染红,兄弟墙动刀兵
曾为北伐齐努力,那堪甘来反成空.
 
一九二四年一元初始在革命大本营广州就发生了两件大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共产党的协助下完成的.大会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具体做资格审查工作的就是毛泽东国民党的代表大会做资个审查工作的却是共产党员,理所当然地,遇到国民党元老张继,谢持等的很大抵触
 
与共产党联合在国民党内部是有很大反对声音的.众多国民党重要元老极力反对党内有党的做法,提出既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就应放弃共产党,而共产党又做不到,所以应该说一开始矛盾就是存在的. 而蒋介石在这件是相比较而言还算是温和派了.实际上如我前面已经讲到的,孙中山联共也是无奈的选择,他一方面按抚国面党说苏俄已不是共产主义了,一方与苏共代表多次共同声明:中国不适合搞共产主义如此这般欲盖祢彰有孙中山在的时侯还能压的住,但隐藏了危机其实共产党内也一样. 用张国的说法就是:”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策略,更是纠分之源,闹的天翻地覆”.李达就为了反对这种政策而退党的
 
闹归闹,大会还是如期召开了,大会选出照顾各派代表性的中央执委24. 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方针.
 
据说在大会上毛泽东和李立三是发言最积极,发言最多的人.汪精卫感叹说:”究竟是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不错. 你看他们发言多踊跃,态度多积极”.李立三发言常比较直接,锋芒太露,批评国民党的言论比较多.而毛泽东则比较婉转,常用孙中山的说法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人做事的方式不同.大会结束时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后补执委(相当于中共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具体负责上海方面的组织工作.而蒋介石此时还不是国民党中央委员. 毛泽东从此开始展露头脚
 
年轻的毛泽东在一九二零年有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他于这一年冬天和杨开慧结了婚,没举行什么仪式.大概那年头也不需要什么结婚证.杨开慧就是夹了个书包走进毛泽东当时住的教师宿舍而已.用毛杨两人的话说,就是:不作俗人之举.不过杨开慧当天还是和两位女眷用六个银元办了一桌酒席招待从长沙远道而来的朋友.算是不能免俗
 
二是用毛泽东的话说,他在这一年读了几本书,使他于一九二零年夏,在理论上和某种成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义者.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
考次基的<阶级斗争>和吉古柏的<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生于一八九三年,小蒋介石六岁.家住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父亲叫毛顺生,是个农民.家境中等.毛泽东七岁起开始读书,教书的老师管的很严,动辄责打学生, 毛泽东常为此逃学.毛泽东的父亲脾气不好,经常骂他懒惰,让他去田里干活,动不动就打他,因而毛泽东很恨他父亲.毛泽东因而就琢磨,怎样能不下地干农活,不当农民。 后来他发现书里的英雄是不用干农活的, 因此他很崇拜英雄, 决心效仿他们
 
毛泽东小时也是一个很爱犟嘴,很有反抗精神的孩子.为了反抗他父亲,他曾经离家出走, 威胁要跳水塘,与他父亲抗辩.等等.通过这些反抗,他父亲和教师都会给他一些原谅,这样就给他留下一个很深的印像,强权是可以反抗的, 只要你反抗了, 你就可以得
到好的对待.这种思想深深的反映到他以后的社会实践中
 
毛泽东学生时期就表现出不同,不是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他非常关心社会, 读社会这部大书. 当时早慧的学生中流行一种游学. 既不带盘缠(路费) 外出旅行,了解社会, 了解地形地貌, 费用靠化解决, 用以考查自己的生存能力.
 
一次他和同学萧子升游走到安化县,欲拜访安化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化点盘缠. 夏默庵时年64, 学识渊博,,,子集都有研究, 非常高傲,一向不理游学的学生.毛泽东两次求见被拒, 第三次再来, 夏默庵方开门相见, 见面并不说话, 事先准备了一条原对
放在桌上, 以试来访人的文化深浅,原对写到: 绿杨枝头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境马上明白主人用意, 略一思考即提笔写到: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默庵看他写完,连声赞好, 大为欣赏. 遂留宿并赠八块银元.
 
毛泽东年轻的身体里流动着一股不安份的血液, 思想高远,只谈论社会变革,不谈柴米油盐,以谈论生活琐事为耻, (是否因此为他日后在经济建设方面屡屡失败埋下祸根)以至于自感孤独.他曾经为找志同道合者而登小布告征友 .结果来了三个半人. 一为共产党早期领到人罗章龙, 另两人现不知名,毛说这两人成了反动派, 半个人是李立三,只因李立三去见毛时,毛跟李讲了半天自己的见解,费了半天唾沫,李一言未发,然后掉头走掉了. 所一毛说李算半个.毛一生喜欢用半个来表现示一些人和事.比如后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半字师.
 
2.2
蒋介石虽然没有当上中央委员,但却被孙中山选中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之所以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一方面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孙中山对他有眷顾,另一方面他也是科班出身,派他去苏联考察,应该说已暗含这层意思了.还有一点是张静江为他说项.张静江这个人没见他在国民党里作什么重要工作,却在中央的名单里总是有坐次.原因是他与孙中山认识的比较早,而且对孙中山上初期的革命多有帮助.
 
张静江早年是清政府驻法国使馆商务随员兼巴黎通运公司经理.官商结合发了横财.
1905年六月在去法国的船上与孙中山懈逅,几次交谈,深为赞同孙中山推反清政府主张当即表示愿出资赞助同盟会.并与孙中山约定暗号.以英文字母顺序,A为一万,B为两万,C为四万,E为五万. 只要孙中山需要钱,来电说出暗号,不必讲用途,即将所需之款寄上.后来果真如约.孙中山说他是同盟会时期出资最勇和最多者
 
筹备黄埔军校之初,蒋介石的处境不是很妙,孙中山虽然委认他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但比他资格老的军队将领环立孙中山左右,使他沮丧,再加上有实力的军阀对他办军校嫉妒,让他也没安全感.范石生就指着鼻子讥笑他: 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军校,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营人就可以完全缴你的枪. 完全视他如同儿戏.军校当时只有三十几条破枪,勉强够站岗用,军阀要收拾他还不跟捏小鸡儿一样,这也让他睡卧不安.
 
开办军校是当时中国一大时髦”.是当时的风气,全国有军校几十所之多.国人整军经武之心可见一般.从此我们也看到,一个大国的崛起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要走百十年的道路.
 
孙中山几十年来的斗争,深深的感到建军的重要.现在苏联原出钱出枪出军事顾问帮他建军校.正是他投靠苏联的好处.但是苏联也给他塞了个条件,就是联合中国共产党.
黄埔学校招生的消息通过共产党和国民党组织的脉络传到各地.革命青年无比涌跃,其中以湖南省最为热烈,经过毛泽东等人的初选后,有一百多人初试通过.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贺衷寒,陈赓,以及小几岁的宋希濂都是这一批的湖南人.当时黄埔军校曾流传一个顺口流: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庚的腿.可见都是有特点的人.同在第一期的还有山东的三李一王, 三李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王就是王耀武. 19243月军校第一期正式录取是470,后来接收四川来的学生20, 十一月份又并入程潜主持的讲武堂学生158 . 一共六百多人.后来又建立了两个教导团由何应钦,王柏龄分任团长.这样一来黄埔军校有了自己的军队.教导团后来依孙中山的意思又叫党军,再后来有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黄埔军校的学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赶上社会大变革时代,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搏的很高的军衔,所以将星璀璨.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其他像我们熟习的: 徐向前,胡宗南,杜聿明,王耀武桂永清,余程万,关麟征,侯镜如,黄杰,黄维,郑洞国,范汉杰,李墨庵,周士第,宋十轮,张宗逊,郭天民,阎揆要.以及后几期的林彪,丘清泉,余洒度,廖耀湘,朱云卿,刘志丹,李运昌,张灵甫,胡连,袁国平,倪志亮,唐天际,黄公略,毛人凤,赵尚志,赵一曼,胡筠,戴笠.等等,还有一些死的比较早的,如共产党里的王尔琢,左权,还有被张国涛杀害的许继慎.都是一时人杰
 
军校其他一些重要部门的认命是: 廖仲恺为住校党代表,何应钦为总教官;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李济深为教练部主任; 汪精卫,胡汉民,邵元冲兼政治教官. 后因戴季陶坚决与国民党右派张继,谢持等人闹不和,离职去上海不干了,周恩来续任主任.
 
黄埔军校于1924616 号正式开学,举行了开学点礼,孙中山和宋庆玲莅临.各路在广州的军阀及孙政府要人出席观礼.这时侯苏联的援助还没到,学生里还没有枪,身上穿的还是粗布灰军装,脚上蹬的是草鞋,但是各个显的有青春活力,口号震天,军歌嘹亮.使军阀们看了心中震撼,当时就有人说:看吧,将来的天下者必是这帮新军. 有人提前退场,说是:看着心里不舒服.后来屡有军阀放出话来,要武力解决黄埔军校,枪毙蒋介石.也就不奇怪了.
 
翻开黄埔军校的校训,蒋介石的训话讲的最多的就是三个字: 不怕死. 比如他在1924年五月八日的训话就是: “我们革命军人的职分就只有一个死字,军人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死字.偷生怕死不单是不能做军人,而且没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他提的对联是: 升官发财往别处去,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然后是讲不爱财,和三民主义.当时处在大革命时代的人可能都是这种风格.记的我看到一本回意录说, 解放初刘伯承办陆军学校,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讲话就说过,到军校是来干革命的,干革命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据说有一些青年学生当天晚上就给吓跑了.轰轰烈烈的二十年代初的大革命深深印在他们这一代的身上,影响着他们,也影响着下一代,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革命激情的延续,我们赶上个尾巴,我们读的懂他们那一代,了解为什么会发生那些现在看来奇怪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黄埔军校校圆里也不平静. 军校里有两个学生组织.分别是以蒋先云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一个以贺衷寒为首的孙文主义学会.关于这段小历史共产党方面的回忆文章却大相经廷.有说是周恩来指使蒋先云,周逸群,王一飞(后两位是二期学生)成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 蒋介石指示王柏龄,贺衷寒,曾扩情等人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又有人说是蒋先云和贺衷寒一起发起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后来贺衷寒闹独立性又分出去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我们不必追纠这些旧帐,我引入这件事主要是让你看到他对以后的影响,怎么个成立法无关紧要.
 
黄埔军校既是国党军的摇篮,也是共产党军的摇篮,年轻共产党员们的勇敢和才干在黄埔时期就开始展露.共产党员蒋先云是第一期的头名状元.展露头脚的贺衷寒,起先也是中国党员,可是由于跟蒋先云别苗头,越闹越僵最后跑到国民党里去了.陈赓不必说也是共产党.二期,三期黄埔生里的共产党员周逸群,李劳工等更了不得了.入校未几就组织了星火社”.而且搞了一次成功的竞选.事情是这样的.19251,国民党黄埔军校区特别党部届满,需要换届选举.在周逸群等共产党学生的活动下,选出的国民党部执委及后补执委全都是共产党员,没有一个国民党员.连蒋介石也落选.蒋很没面子.后在廖仲凯的协调下,蒋才叨陪末座,当了个党部鉴察委员.
 
有研究统计,黄埔前六期学生及教员中,共产党员有800人左右.在黄埔中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这就有在中山舰事件时,周恩来说的共产党在军中是有力量来制止蒋介石的反共行为的.但遗憾的是,在苏联的共产国际不同意.不同意共产党独立搞军队.共产国际的作法等于送给蒋介石一支军队.
 
学生被无端分成两个组织. 由于孙文主义学会有校长蒋介石的影子,所以气势旺一些.也有中间派,像杜聿明,胡宗南等, 这两个组织的学生经常吵架,后来发展到经常打架,拳头棍子都上,还发生过开枪事件.总之在学校里两派已经是经纬分明了,相互别苗头..以后到了国共斗争的战场上谁会手软?
 
黄埔军校的开办,苏联援助的承诺都在进行中.但是孙中山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个广州市住了众多不同派系的军阀,说起来都是他请来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帮他赶走了陈炯明都是有功之臣,谁都不好惹,又谁都霸着一部分税收,所谓的革命军政府腰里没钱手里没权.日子十分窘迫. 广州的商民也对孙不满.搞的孙中山就觉的广州不是自己的家一样.恨不能躲开广州另谋发展.
 
郑南 发表评论于
共军不断挖坑,国军不断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