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罗旺斯到巴塞罗那:难忘梵高和西班牙艺术大师

历史 文化 艺术 旅游风光 像风一样随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犹太人依然在期盼一个家园,一片乐土的时候,上帝早已把地球最好的一块土地给了法国人。

他们幸运地拥有欧洲最大,最平,最肥沃的平原。

普罗旺斯,被地中海孕育的农耕文化最早的典范之一。

当游牧民族的日耳曼人入主欧洲之后,罗马时代建立起来的,农业文明的发展进程被野蛮民族彻底打断了。(阿尔勒的古罗马竞技场遗址)

被印刷在5欧元纸币上的古罗马水道桥遗址

古罗马人的引水渠工程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从游牧迁徙的过客,到安居乐业的农夫,除了被宗教感化之外,更主要的是来自普罗旺斯的诱惑”——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阳光,葡萄酒的馥郁和玫瑰花的芬芳,还有薰衣草的万能功效。(葛德的天空之城)

今天你很容易建一栋摩天大楼。可在一千年前,葛德人已经建起了一座直达天空的城市。(普罗旺斯的葛德)

被当地人称作石头?城

被誉为法国最美的小镇

普罗旺斯最古老的塞南克修道院

修道士们靠种植薰衣草维持生计。在当时,薰衣草产品的用途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功效几乎是万能的。

阿维农,普罗旺斯地区的首府。从埃及到罗马,从罗马到法兰西,农业文明的接力棒传到了普罗旺斯。具有精湛的农业技术,拥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土地创造的财富把阿维农推上了王权的顶峰。王权也可以傲视神权,被梵蒂冈引领的羔羊居然要挟牧羊人。《阿维农之囚》讲的是,法国国王强令九位梵蒂冈教皇在阿维农办公。(阿维农的教皇宫)

普罗旺斯的阿维农呈现了这样一个史实,欧洲已完全进入农业社会,而不再是游牧民族迁徙的草场。中世纪也已接近尾声,文艺复兴虽近随远。(罗纳河上的断桥——阿维农)

实际上,罗马人最早在普罗旺斯建立城市是阿尔勒。罗马时期这里叫高卢地区。罗马人最早将葡萄种植引进了罗纳河谷。阿尔勒在罗纳河的下游,靠近地中海,便于商贸输。   (阿尔勒的市政厅,罗马式泉水广场。)

 
阿维农则朔河而上,靠近罗纳河谷。在整个漫长的中世纪,普罗旺斯被封闭经营,阿尔勒被遗弃,地中海文明被完全忘却。
 

阿尔勒是法语音译名,还有一个英语的音译名,叫亚耳,因为和一位名人有关联而为人熟知。我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地名,因为它的英语发音近似耳朵这个词。而这个名人碰巧也割掉过自己的耳朵。

梵高,和其他年轻画师一样,仰望着古典主义绘画那不可攀登的巅峰。(梵高作品: 《桥》)

从文艺复兴以来,对艺术家的要求是,具有一双工匠般的手,有用漫长岁月打磨出来的技艺,和有日以继夜,年复一年去完成同一件作品的耐性。他们在灯光下调制颜色,在昏暗的脚手架上描绘想像中的完美色彩。(梵高想念家乡!这是一座典型的荷兰式桥)

年轻的画家们却希望另辟蹊径,避实就虚。他们走到阳光下,找回自然单纯的颜色。他们用点彩的手法,拒绝纠缠在物体边缘上,光影的复杂过渡。他们称自己为印象主义: 物体在色块的表现中有些恍惚,这是印象的作用。(这是用画笔还原梵高的桥)

 
这是拍摄镜头中梵高的桥,依然可以看到被梵高找回来的单纯的黄色和橙色。可惜那木桥已成朽色。
 
大胆使用纯色,并非是梵高的独特。在印象派画作不断堆砌的色块中,梵高有了一个新的自我: 光线和空气的浮动,会扭曲印象,他便开始让色块作流线型摆动。从此,他的星空在深邃中变幻,他的田野和向日葵在扭动着舞蹈。鲜活的生命在灵动中再现……        (梵高作品: 《星空下的咖啡馆》)
 

在亚耳的一年中,梵高创作了二百多幅作品。但也在此,他与高更不欢而散。

假设有一场人类艺术史的大巡游,那么在印象派画家的行进方阵中,梵高掉队了。他孤独的走在了最后面。行进在他身后的是另一支现代派艺术家的方阵,其中有马蒂斯,毕加索,达利……他们快步走来,离梵高越来越近……

(因梵高作品而得名的梵高咖啡馆)

比利牛斯山横亘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东起地中海西到大西洋。它像一条拉链把伊比利亚半岛锁在一个口袋里。对法国而言,南端是比利牛斯山北端是阿尔卑斯山,他们更在乎阿尔卑斯山。西班牙则相反,比利牛斯山是一道屏障,它曾经挡住了从北非来的阿拉伯人入侵欧洲,也阻止了法国和欧洲吞并西班牙。它也是西班牙英雄情结的寄托和艺术创作的源泉。

 

 

从法国的普罗旺斯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我们本可以沿着地中海穿过比利牛斯山最缓的坡段。但我们还是选择了翻越高山。

 

安道尔大公国,地球上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国家。

 

它座落在比利牛斯山脉。那高耸但不险峻的大山里

 

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很少农业文化的气息。上千年来,这里的山民除了打仗,更喜欢贸易和走私。

 

尽管法国总统兼任安道尔大公爵,但这里很少法国元素,更多的属于西班牙或者是加泰罗尼亚风格。

 

在安道尔街头,我们是专程来看这座达利作品雕塑的。达利是加泰罗尼亚人。虽然他们是拉丁血统,但西班牙一直被欧洲正统文化轻视。这就成为一种理由,形成加泰罗尼亚艺术家的荒诞意识和超现实主义心态。扭曲物体的形态,这毫无疑问是受梵高影响。(达利作品的雕塑: 《永恒的时间软钟》)

 
比利牛斯山对西班牙艺术家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它山势挫鈍山石圆混,山峰陡峭但不锋利。和法国平原北端的阿尔卑斯山刀锋般的冷峻截然相反。      (蒙塞拉修道院——西班牙巴塞罗那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西班牙艺术家把物体形态尖利的部分分化成曲线或曲面的动机了。也就是所谓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高迪的建筑艺术作品《奎尔公园》)

 

对称是美学基础。作为建筑艺术家的高迪,他巧妙的将几何曲线和他要表现的自然主义形态结合起来。甚至干脆用几何名词来命名他的作品: 双曲面,抛物面,螺旋面和圆锥体等。几何学从艺术美学的幕后走到了台前。它最终影响了另一位伟大的西班牙艺术家,和一个艺术流派,从而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

(高迪的建筑艺术作品《奎尔公园》)

 
高迪的未完成作品:《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在大殿中采用完全的自然采光
 
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的折射产生了奇幻的效果
 

毕加索是在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艺术家的小圈子中成长起来的。欧洲很盛行艺术家的咖啡馆文化,他们在此聚会,探讨艺术,把作品挂在咖啡馆墙壁上展示自己。

(巴塞罗那的四只猫咖啡馆)

毕加索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就是在这间四只猫咖啡馆举行的。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几幅挂在墙壁上,让咖啡客们随意点评。如果你不仔细,还以为是哪位美国来的画家画的。

毕加索活到92岁,而梵高的生命只有37年。梵高不知道身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毕加索生前已获得满满的称赞。今天我们可以用计算机任意模仿和复制梵高毕加索,但却不可以用计算机得到另一个达芬奇。显然,他们不菲的艺术价值来自与科学时代的契合。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广场)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的大木偶巡游,他们正在举行争取独立的活动。

西班牙艺术家何塞.苏比拉克斯的雕塑作品

《最后的晚餐》

在我们的意识中,隐藏着某种深层密码。一旦出现对应现象,就会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现象。对个人而言,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密码,会何时出现;所以迷茫,总是失落;但我们依然前行,不断求索!

唐西 发表评论于
文图很捧,赞!
但安道儿不是靠走私存活,用词不当。
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当年的欧洲强国,尤其是西班牙大半欧洲都是西班牙的,只是后来法国人起来了,翻身了,就如同今天的德国人牛起来一样,欧洲就是如此的多彩。
从前在米兰流行西班牙语,伦敦时髦法文,明天就兴旺汉语,世界就是这样轮流地转着。
雷弋 发表评论于
回复'Elrond':不好意思!发文时漏了地图。此行还有续篇,一定补上的!谢谢关注!
Elrond 发表评论于
拜托,请将城市名附上外文。
雷弋 发表评论于
回复'茵茵梦湖':真心谢谢你的点评!被感动的感动,无以言表……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文字和图片都很赞!
博主的配文一上来就有一种俯瞰的视角,既概括又精炼,有厚积薄发之感。
普罗旺斯的彩田图片看了不少,但您的这几幅仍很有新意。
后边谈到艺术,既细腻又生动,有内蕴有文采,图片也都很棒,我得来回看几遍才好消化。
记得在波尔多时,第一次去夜晚的咖啡馆,就象梵高这幅画上的意境,一直难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