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趣/笔触印象 BIG CREEK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一,为了换出租房的地毯,去了一位于OKE STREET的CARPET DEPOT,马路对面的照相工作室门口,一家白人中产正在和一个瘦高着黑T恤的男子对话,他戴着眼镜,梳着马尾巴,看上去有点像艺术家,与这条街道遗留的旧工业区氛围不太搭调。

下了一个月的雨,这个城市的树木湿得鲜绿欲滴。经过此地,想起应该看看雨后的大溪。将车往南开去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大溪(BIG CREEK) 在ROSWELL市中心附近,我记得半年前去过,印象挺深的,老想着写游记,向没有去过的朋友介绍,却总是没机会,时间长了也就耽搁下来了。

这条长26英里半(四十二公里)长的溪流,发源于乔治亚北方的克铭COMMING,它是如何发源的?谁是它的母亲河?无人介绍,就连维基百科也是含糊带过。

也就是这条窄窄的溪流,弯弯绕绕流经两个县,三个城市后,在最后的三英里流向恰特乎其河的冲刺中,突然发育成小巨人,罗斯维尔的陡峭山谷出现了二十多英尺高差的断层,河床在断切之前已宽成三十英尺,缓缓浅浅地淌着,几乎看不出水流的动静。

一旦过了落差的边界线后,前区水流不由自主地被后继水流推落下去,挣扎着,咆哮着,向断层下的河床冲去,贴着断崖遂成瀑布,重重地撞在布满河谷的大岩石上,反弹后又被后浪推向前方,不断的前冲,反弹,前行的激流和反弹的水花的错落交混,将水体大致规整成排浪,在一段段落差不大的河床上,拉拉扯扯地向南涌去,

在落水的轰鸣声中,急速下降的溪水被各种力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里撞击得粉碎,水面多显白色浪花,象被看不见的巨手搅拌的超级啤酒缸中的啤酒,厚厚的白色泡沫浮在若隐若现的小麦黄液体上,摇晃着,旋转着,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雨季的瀑布水源丰沛,大溪瀑布的上半部水土混杂,光滑的黄色泛着天光,下半部则如白水裙幔,厚厚的挂满水珠。百尺深谷里近似山洪的湍流声回音不绝,带着强大的自然力,向大大小小阻挡大溪水的岩块冲去,撞碎自己后,跳起 并盖过河床岩石表面,水跌浪起,汹涌澎湃。

手机响了,我站在河畔观水作答。涛声巨响,影响通话,匆匆几句就挂了。You still use Iphone 3? 带浓重英格兰口音的问话飘来,侧目望去,嘿,这不是刚刚看到过的瘦高马尾巴吗?他咧开大嘴笑着,看上去挺善。yes. I am an old fashion man. 接着我们互致问候。

他来自英格兰的曼彻斯特,移居美国二十三年,在罗斯维尔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以此为生。当时正在给15岁生日的男孩在瀑布前留影。他得知我在诺丁汉住过一年,更为亲切,我们不约而同谈起了英国的天气,他比我还要失望,Only two month are nice , the rest ten month are horrible. 他说。This is why we are here.我一面笑答一面向南走去,

一座带屋顶的老式木桥横穿山谷,和大溪山谷和水景相配。走到中部向下望去,只见水力不减,愈挫愈勇。在软和硬,水和石的交战中,难分伯仲。激流声,瀑布声,波浪声,肆虐在青山绿谷中,瀑声涛声,此声彼声,声声回声。

几分钟后,乌云慢慢散开一条口子,阳光挤开豁口而出照亮山谷。光影间,黄水,白浪,绿树,紫花,这块闹市中心的绿谷,让我的心思飘然而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欲无念,与山同在,与水同往。在那一时辰,我只想静静地呆下去,但那天是工作日。

听说大溪的瀑布也有变白的时候。天晴了几日,我估计大溪的水不那么混了,又利用午休去了一次,远远望去,瀑布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通体浅白色。河水清爽了不少,泛着浅浅的灰蓝色,波澜不惊地向低地流去,旁边分叉的小瀑,在横空叉出的绿木衬映下,流的不急不缓,清润养眼。瀑布下的大岩石上,青少年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行,在水花四溅的谷底,享受着都市人羡慕的山野蛮水的情趣。

于是,我的摄影册里便有了两种版本的大溪,雨后和晴后。大溪的形象在我的访问中亦变得丰满和完整起来,我爱大溪,这块城中闹市旁的世外桃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