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华盛顿5月4日电(记者 余东晖)浩浩荡荡的美方贸易谈判代表团离开北京了,留下的是双方对谈判结果的守口如瓶。人们只能从中国官方新华社的简短报道中得知:部分问题达成共识,一些问题分歧较大,双方同意保持沟通。
尽管美方派出了豪华阵容,但目前的结果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略好于预期,并不存在“谈崩了”。从一开始,人们就预期,中国在谈判中提出开放市场准入的新出价,调整部分产业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可能的,但要中国根本上改变经济体制,要中国放弃扶持高科技产业的政策,那是不可能的。美国贸易代表莱泰泽临行前也承认,美方追求的不是改变中国的经济体制。
然而从《华尔街日报》透露的美方叫价来看,要求中国两年内将对美贸易顺差减少两千亿美元,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先进产业的支持,要求中国将所有非核心产业商品关税降到不高于美国对外国同类产品的征税水平,这显然属于“狮子大开口”,是中国肯定不会接受的。同理,在目前的战略竞争氛围下,中方指望美国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也是不现实的。
美国企业研究所美中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4日对中评社表示,减少两千亿美元贸易逆差的叫价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关心贸易赤字,甚于关心其它美中贸易关系中的更实质问题,是一种“诚实手法”,但两千亿美元不现实,一千亿美元有可能。两千亿美元如此之大,以至于需要经济上和会计上的“花招”,仅仅为了短期内使得赤字看上去小一些,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史剑道日前指出,从他与美方高官交流感觉,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施压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前并不清楚。有的官员心中有目标,却又不愿代表特朗普说话。史剑道的话道出了目前美方内部的分歧,不管是目标上还是手法上,特朗普与他的豪华经济团队之间,豪华经济团队内部,各有各的算盘。
如果是为了贸易更平衡,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要求美资企业在华获得公平待遇,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都有得谈,毕竟这些领域都有可能达成双赢。但如果美方是要求中国放弃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是想延缓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甚至将之作为遏阻“中国崛起”战略的一部分,这种谈判就无法取得美方想要的结果。其后果必然是双方谈不拢,美方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动手,比如媒体已经报道的,美方开始针对华为进行调查,可能限制中国科技人员访美等,都可能变成现实。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4日对中评社表示,以前经常是美中双方因为互不瞭解而有分歧,这回其实是双方互相清楚瞭解了对方的立场和诉求,但没能达成一致。中方希望美方能接受渐进式的、小步的市场准入,美方其实担心的是中方总体的产业政策,希望能对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双方能就此进行接触,明确瞭解对方的要求,这是好事。
甘思德认为,双方在互相施加关税之前不会找到共同地带,因为距离美国法定的征税日期只剩三周,而特朗普还面临着朝鲜问题等许多事情。所以很可能双方会先经历一个情势升高,然后通过更多的谈判寻找解决之道,毕竟要解决双方之间根本性的不同没那么容易,需要时间。
前景并不乐观,但毕竟双方已经开始谈判,按照中方的说法--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美方领衔人姆努钦财长也说“进行了非常好的交谈”。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白宫在4日中午发出声明表示,美方代表团的规模和层级,反映了特朗普政府重视保证对美国商界和工人公平的贸易投资条件,特朗普政府内有共识,认为需要马上关注,带来美中贸易投资关系的改变。白宫透露,代表团已回到华府,将向特朗普总统汇报后,由他决定下一个步骤。
不要轻言美中经贸谈判已经崩盘。只要谈判还在进行,贸易战的范围就有可能限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美中贸易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摩擦少升级,冲突不失控,应是双方避免贸易大战两败俱伤可以争取的现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