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霸权”何时休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种语言的用户逐渐得到权力后,其语言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得到权力者,利用该语言的优势来传播意识形态,谋求更大的利益,取得更多的政治经济份额。这种以推动某种语言的传播,不断巩固和扩大该语言优势,并捆绑上国民待遇的行为,称为语言“霸权”。

近日,一出利用语言霸权,垄断就业机会,把医学院毕业的准医师入职公立医院,与其在中五(高二)时,国文科考试是否及格相捆绑的语言“霸权”新剧目,令观众一新耳目。

戏语称,要么不说,要说则“言必有中”。看看中国的情况,可以获得不少启发。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生,也就是所谓的准医生,如果要入职公立医院,是不是也要看他们中五(高二)时,国文科考试是否及格?不及格,就不能进公立医院行医?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莘莘学子,读完高中,都可以参加高考,就是大学入学考试。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录取线,就可以读大学。这里的考试成绩,是指各门考科的总分,不看单科成绩,例如某一个考生,他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考得很好,但是语文(国文)没有考及格,只要总分上线,又填报了医学院并服从调剂,就可以成为一名医学大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行医。

恢复高考40年来的头20年(1977-1997),国家给大学毕业生分配公职,俗称“包分配”,医科院校毕业生自然就分配进公立医院任职。而不管这些医科院校毕业生,高中时期的语文(国文)是否及格。上个世纪末到现在,国家不包分配了,中国的医科院校毕业生想进公立医院上班,需要参加入职考试,也就是所谓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这种考试基本上都是业务考试,考察你这个医学院毕业生懂多少业务知识,而不是考察你语文水平。

就在几天前,中国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也没有提到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选项之一。

2015年10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起码也算是个准医生,有听说诺贝尔奖评委要求她提供中五(高二)时国文科考试成绩单吗?

忽发奇想,卫长强调中五(高二)国文科及格的重要性,防长难道不重视吗?于是防长宣布:中五(高二)国文科不及格者,不能当兵。财长宣布:中五(高二)国文科不及格者,不能纳税。教育部长宣布:鉴于需要参加中五(高二)国文科补考的人太多,而师资力量有限,为因应国家各部委的新要求,自即日起,所有中学停开其他科目,只开国文一门。

语言本是交际工具而已,如果捆绑上国民待遇与就业机会,就会膨胀为语言“霸权”。在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民主社会,语言“霸权”可以休矣。

见刊《中国报》2017年7月13日C11版头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