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好习惯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马华公会主催的华小10+6增迁计划已经铁板钉钉,增加独中数量的努力也在积极发力。这些目标一旦成功实施,势必促进更多学生,进入华校学习华文,可望扭转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华文科考生不断减少的趋势。

为什么选考华文科的学生数量今不如昔?据调查,与考生的畏难心理有关。面对华文考试,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其实,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则华文学习,难易相成,知之非难,行之也易。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功莫大焉。大马的华文书籍不可谓不多,考生如果能够多读多背多练习,舞笔弄文,下笔千言,写出好文,考出高分,也是指日可待,并非蜀道之难。

中国有本杂志,就叫《博览群书》。这本杂志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刊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该刊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2年。

这本杂志不但得到成年人的喜爱,中小学生读者群体也很庞大。这是因为《博览群书》就像一位老朋友。知识的理趣与生活的乐趣浸润字里行间,读者漫游其间,仿佛与朋友促膝谈心。学生追着阅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据该刊主编董山峰介绍说,该刊常年开展“我把书香送母校”——向老师赠阅《博览群书》活动,通过教师这个纽带与桥梁,拉近刊物与学生的距离,赢得莘莘学子的厚爱。

大马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报刊杂志,值得华小独中学生踊跃订阅精读,这可能比阅读大部头的文学原著经典,会来得稍微容易一些。建议家长多为孩子网购这一类精神食粮,以促进新世代对华文的热爱、对作文的兴趣、对华文科考试的信心。

至于说到“二怕文言文”,主要还是个观念的问题。不少读书郎总以为文言文是“过去式”,是僵化的东西,缺少新时代的灵动与活泼。所以不愿意学,自然也就学不好,在考试中丢分也就在所难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陆远老师,曾经撰写文章《读古诗者才是优秀现代人》,结合之前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热点,指出“为什么李白、杜甫、莎士比亚从不会被‘迭代’?因为他们凝聚的是一种文化得以维系的基本价值观和认同感。越是现代的社会,这种认同就越显得弥足珍贵。”换言之,越是喜欢读古诗,越是掌握了一定数量文言文的人,越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现代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寅教授,认为白话文的发达,不应以文言废弃为前提。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白话的发达、成熟、伟大,不可以文言的废弃为前提。”文学博士李春阳撰文回应道,“汉字和汉文是国人世代生存的依托,犹如国土与家园,汉字不能改,文言岂能丢,古代文献是以汉字文言写就,是汉语、汉字、汉文造就了中国人”。

华人华小独立中学,虽然生存在大马,但是汉语、汉字、汉文是我们身上的胎记,无法抹去,反而需要发扬光大。相信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作文也好,文言文也罢,都会是好习惯带来的好收成,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

见刊《中国报》2017年12月7日C1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