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徽因传》看到落泪。
大众的视野通常只投放在花开最胜,人生得意,八卦三角恋爱争风吃醋之类,而于光环外的黯淡与激扬,于艰难中的坚持与抗争却是全无兴趣的。林徽因的优秀在于她的格局和刚毅,才情和容貌都是Plus。他们那一辈人,处于封建与新学的变革年代,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个人的荣辱悲欢都在其次,作为封建男权社会瓦解后的第一批女学者,林徽因的爱国情怀,专业素养和独立精神,以及从不醉生梦死放任自流的人生态度,都令人佩服。
部分书摘:
P26 真正的诗人,要经常设法冲淡它们(道义的格言,真理的教训),使它们服从于诗的气氛和诗的真正要素--美。诗人在作品中所注重的,是感性与理性,变化与永恒,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死亡冲突的哲理,这才是美的真谛。我认为美不应该是唯美,而是心灵的一种颤动。
P28 这个时期,她的诗风转向清丽和明快,如《深笑》中的句子:“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的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反应出林徽因的美学追求倾向于清新,细腻,纯净,仿佛每一个句子都有很高的透明度,同时又很讲究韵律美,建筑美,音乐美。她善用独特的意象,全新的审美角度,像工匠用彩瓦砌造钟楼一样,用语言营造着一个全美的艺术构建,仿佛在心的背面,也照耀着春日的阳光。古典主义的理性与典雅,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象征主义的含蓄与隐秘,这三者在她诗中的融合,以及古典主义风格的托物寄情与现代主义的意向表情的统一,共同构成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P52 战后的北平,由于经济萧条带来了物价飞涨,工商业纷纷逃避。在它们回来的几个月内,北平的大米由法币九百元一斤,猛涨到二千六百元一斤。清华大学的学生食堂前,常常拥挤着出售衣物的学生,铺在地上的旧报纸上,用毛笔写着:“卖尽身边物,暂充腹中饥”
P63 萧乾说:德军飞机那天轮番轰炸的时候,钢琴家缪拉.海斯和一批英国音乐家却在市中心国家艺术馆举办“午餐时间音乐会”,我常到那去,花上一个先令,买张入场券,一边啃面包,一边听优美的音乐,而窗外确实炸弹声和高射机枪声。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将决定这个民族的前途,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
P98 那个晚上,艾略特朗诵了他创作的几首新诗。萧乾无法把眼前的艾略特同那个头戴钢盔走在路上巡逻的艾略特联系起来。
P119 在这些苦闷的日子里,写诗是她唯一的慰藉。她写生命的无奈,命运的渺茫,人生的匆忙,留下许多的佳句,描写自己梦一般的内心世界,使其它一切变得次要,其它的一切以可怕的方式开始凋谢,再也不能够遏止。有些东西是她一生苦苦追寻过的,有一些东西却只能眼看它在岁月的指缝里流逝。生命就是这样,当你想回首的时候,你来的路上已消失了任何风景。
P154 冰冰为她在书桌上插了一束含苞的杏花,她几乎是从始至终看了它的开放和残落的全部过程。只有在这样的时刻,她才觉得时光的短暂和冷酷。她把凋零的花瓣,一片一片地收集到一直玻璃瓶里,那些日子的碎屑,残留着微弱的香气,它们从枝梢落到桌面上,就褪尽了所有的颜色。
P194 工作着是美丽的。林徽因,梁思成在写作中获得了极大的快慰,倾注在创造中的时候,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他们梦想着等战争结束了,他们的身体好起来,能再去全国各地考察。梁思成说,他做梦也想去一次敦煌,如果上帝给他以健康,他就是一步一磕头,也要磕到敦煌去。
P200 1942年9月26日费正清在陪都 重庆与梁思成相逢,差不多7年时间没有见面,费正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几乎是原始人类穴居状态的生存条件下,这两位中国第一流的学者,虽然成了半残废,却仍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在他们的病榻周围,是堆积如山的资料和文稿。费正清在他的《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一书中感叹:“在这里生活,其日常生活就像在墙壁上挖一个洞,拿到什么用什么,别的一无所想,结果便是过着一种凭造化的生活......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
2013.03.07
《那一晚》——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