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贤如何成了精英政治?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键词:精英政治、贤能政治、精英治国、任人唯才、唯才是用】
 
在英国和欧洲意识到中国(清朝)是个僵化、腐败、落后却傲慢的民族(国家)之前,中国的国家体制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是欧洲启蒙时期明智人士自我批评、学习的对象之一,“汉学”自17世纪就是欧洲的热门,这种信念一直发展到19世纪,演变成英国的考核文官制度(British meritocratic civil service),
 
Meritocracy - History
The concept of meritocracy spread from China to British India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n into continental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Confucian texts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the concept of a meritocracy reached intellectuals in the West, who saw it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ancient regime of Europe. Voltaire and François Quesnay wrote favourably of the idea, with Voltaire claiming that the Chinese had "perfected moral science" and Quesnay advocating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modeled after that of the Chinese.
 
Timeless values in an age of change
the main recommendations of Northcote-Trevelyan (1859) were not fully implemented for another 15 years, when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became the primary means of entry to the Service
 
任人唯贤的想法在西方虽然是个新概念,宗教改革时期虽然不是主流,却也是个潮流。原因很简单,如果一切都是世袭,靠血统,那其他人就没机会升官发财,宗教改革被释放出来的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急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从贵族教会两个控制社会的阶层里夺取政治或经济上的权利借口,他们找到的就是“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新教,尤其极端的加尔文盛行之地,荷兰(阿姆斯特丹)和英国,这种观念最盛。荷兰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第一个例子,钱多到不知咋办,干脆炒郁金香;在英国,亨利八世就是利用出身贫贱的文官(管理、法律、言论)来帮自己从贵族教会那儿夺权,之后伊丽莎白一世也沿用,英国的威力,大家是领教了。
 
与法国的人权、政治平等相比,西方英语体系的任人唯贤主要是实在那方面:经济和管理(这是英国与中国体制上相近的另一个例子)。英国文官制度之后,这一观念已经从观念变成制度,香港和中国的公务员考核,算是这一制度反馈回中国。
 
今天关于任人唯贤(升学上就是择优录取)的争吵发展到厉害冲突,只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延伸。50年前英国社会学家Michael Young为此发明了一个新的字:精英政治(meritocracy),用以指出这一制度的危害性,这字原来是带有贬义,却反而被英美主流认为是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无处不用(估计最近不少这方面的科普,大家都知道了),尤其在高校录取,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藤校的择优录取运动,在当时真是个进步,因为之前藤校基本是白人家族的镀金班。
 
如果你纳闷美国不是自由之地,只要你是白人(大家知道黑人土著就差点了),必然面临无数致富的机会吗?怎么会只有白人家族才能进入最高等的学府?纳闷是对了,美国的历史跟中国的历史一样,都是掌权者写的,现在大家都搞不清过去是咋回事。美国寻求自由的先辈骨子里时时不忘英国祖宗的等级,国父们对贱民是带有敌意的,这致富之地也到处是输赢,输多赢少,赢者通吃,赢的自然越来越舒服了,他们的子女也自然高人一等。
 
任人唯贤之所以何成精英政治,是它给有“贤”“能”的阶层找到了一个占据统治地位的道德依据。其实任人唯贤的优越性是很服人的,不仅仅靠能力,而且是公开的(规矩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开放式的(所有人都有权利争取),英国的任人唯贤,还强调“又贤又能”(“IQ + effort = merit”),不仅仅是聪明。这么一来,精英成为统治阶层就有理有据,而且成就斐然。
 
今天任人唯贤、择优录取成了众矢之的,与其说Michael Young有先见之明,不如说大家没读历史,读了,科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说“精英成为统治阶层就有理有据,成就斐然”,可不能忽视精英阶层得到了绝大部分利益,能力的不平等带来更大利益不平等,更甚者,能力是否是大家所说的治国或创造财富的能力也难说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实和现实的衡量常常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从统治的角度来说,统治阶层总是把它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
 
“贤”“能”就跟好心一样,没有一个标准,可是社会的运作、管理往往要排队,让每个人在食物链里有个自己的位子,排队,就是把二维世界一维化,所以一切都只在于一个因素,最好的例子就是分数了。理科同学知道线性逼近大自然误差是很大的,但我们必须讲公平,明明讲不清,可公平非要让每两个人都得有高低,最后一切都是一个分数,说着说着,分数就成了“贤”“能”,“贤”“能”就有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格。
 
这不是唯一的毛病。生物除了在大自然环境里的进化,在人类社会里也会进化,既然等于分数,那分数就是“贤”“能”,一个人是否“贤”“能”,就看考试成绩,虽然我说的有点简略,但宗旨是一样的,就是说,“贤”啥“能”啥,考高分就是“贤”“能”,结果大家都往那方向进化,都以考高分为目标,如果家里有钱帮帮忙,也是常情。这么一来,考试不差但分数又不够高的人肯定有意见,更别说近日的丑闻揭示大概连看分数也是假的。
 
不过,皇帝觉得自己最有资格当皇帝,总统觉得自己最有资格当总统,精英同样觉得自己最有资格当精英。上面说的精英有道德基础,很关键,有道德就是合理,据调查,美国精英鲜有觉得自己的一切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聪明加努力,反过来,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变革都是不道德,不合理的,所以自己有权力(不仅仅是政治方面的权利,更是经济方面的权力,如在获得最佳行业最佳职位的优越性)也是合理的。反之,你要是无“贤”无“能”,自然不能当精英,也不会有大的收获;如果你不是精英,没有大的收获,你就是无“贤”无“能”。
 
所以我以前说过,你要是精英,理所当然上藤校,上了藤校,怎么想自己当精英都合理。
 
贤,自然成了权力。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精英政治上,也出现在所有领域上,在经济上,如果说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那美国就是资本国家主义(行话说captured economy),就是大资本操纵下的资本主义,这是我为什么不相信美国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原因。
 
精英政治的困境,也是人类政治哲学的困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不信民主,可是没有民主大部人就没有权力,而绝对民主离开了精英政治社会也无法发展,一旦精英掌握了政权,他们只会采纳反民主的措施,这些措施是选举也无法改变的。从此陷入循环。
 
 
【相关】
基因,种族和智力:你天生比别人聪明吗?
升学“择优录取”的谎言
oplog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