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热演的《别告诉她》(英文名The Farewell)讲述的是中国味浓浓的亲情故事。
六岁跟父母移民来美的比莉虽然有中国人的面孔,但言谈举止都无异于美国年轻人模样,独立直率,不修边幅,连中文都带着洋腔洋调。她小时候在中国跟奶奶一起生活过,与老人家感情深厚,得知奶奶换了癌症,只有三个月存活时间,悲伤不已的她执意要从纽约飞去中国跟奶奶告别,却被父母拦阻,怕她守不住秘密。
比莉的日本堂哥和女友被紧急安排回国成婚,她的父母以及大伯一家分别从美国和日本以婚礼的名义回到长春。倔强的比莉自己买了机票,突然出现在奶奶家。众目睽睽之下,比莉强忍住内心的悲哀,没有道出此行的真实目的,还跟奶奶开玩笑地说自己是游泳游回来的。
已经习惯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比莉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对奶奶撒谎。在美国告诉病人真相是医德的要求,是诚实的必然。而在中国医生通常对于重病患者隐瞒病情,只告知家属。影片通过比莉的大伯之口解释,中国人这样做是把病人的重担转移给家属,是亲情的表现,是出于家庭整体的考虑。
全家人都知道的事,只有奶奶不知道;全家人都忧心忡忡,只有奶奶喜笑颜开。老人家忙活张罗孙子的婚礼,成了影片中最快乐的人。
心直口快、不善装假的比莉会不会露馅?病情似乎在加重的奶奶能不能撑到婚礼那天?这些悬念伴随着中国大家庭特有的一幕幕亲情深深吸引着观众,叫人随着剧情发展又悲又喜。
影片源自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演员全阵容亚裔,对白有大量的中文(配英文字幕),场景大部分取自王子逸奶奶的家乡长春。如此地道的中国风电影获得美国观众的好评,很值得我们华人自豪。
电影不仅好看,还叫人深思,《别告诉她》告诉了我们什么?影片的末了说到,奶奶六年后仍然健在,似乎在暗示善意的谎言是有效之道,全家人为了持守秘密备受煎熬,在尊老的名义下是值得的。
其实,对于重病患者隐瞒真相,不只是中国特有的,在其他亚洲国家也是常见的谎言。善意的谎言vs残酷的真相,这样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是怎样造成的?对于所爱的人,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就曾经经历了这个东西方矛盾。若干年前先生被诊断出肾癌,他立刻告诉了美国父母,我非常支持,但对于我在中国的父母却犹豫万分。我常和他们通电话,他们每次都会问我们好不好,我不想对他们撒谎,先生也希望我说事实,可是叫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忧,我于心不忍。
我那时就意识到,我不怕公婆知道真相,因为他们是基督徒,会祷告,会把儿子的生命交在神的手里;而我的父母不相信神,只会把忧虑的重担压在自己的心头,我怕他们被压垮。
我还是向父母说出了癌症实情,还记得他们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母亲说到:“好人会有好报,他的病一定会好的。”我低估了父母的承受能力。后来先生的癌症得到完全的医治,这是神的恩典。
在我看来,西方人比较能够坦然接受残酷的病情真相是受了基督徒文化的影响,他们相信生命不是在医生的手中,而是在神的手中,而且相信死后是有天堂的。
我所居住的华盛顿州曾经讨论将Physician-assisted death合法化,即允许医生帮助存活期被诊断为一年以下的生活在病痛中的患者自杀,结果遭到大多数医生的反对,因为医生们都认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知道生命的长短,所谓存活期不过是一个统计概率。
在中国盛行这样的说法,很多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治愈率越来越高,没有那么可怕了。但人们依然是谈癌色变,连健康的人都忌讳谈论死亡。
如果死亡就是终结,死亡的确是可怕的,死亡就是绝望的告别。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场葬礼上哭得最凄惨的竟然是一个职业送终哭手,令观众啼笑皆非。以子女在葬礼上的哭喊程度来衡量对老人的孝顺程度,可谓中国特色。而参加过美国人葬礼、尤其是基督徒追思礼拜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经历:葬礼是对生命的庆祝,葬礼上有哭声也有笑声,死亡只是短暂的离别,永恒的生命在天堂。
我耳闻目睹过不少这样的病人:胜过癌症活了下来,而且是满有喜乐地活着。即使面对残酷的真相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奶奶也能做到?我们是不是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做到?
有一个秘诀帮助我们能做到,那就是相信每一天活着都是神的恩典,死了就是回天家与神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