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白话,说成古文当断句为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好话记存

“ “你在看啥?” 我老婆问。“看姚顺博客”。“看得明白?”“评论看得懂。” ” 帮我设了博客的他告诉我。议:好段子。为难於人,於熟人,蛮爽的。忽然想到生人,极生的人。所有的慰藉:不是有意的。

同也是这极熟的告诉我,不管别人懂不懂,就管自己懂的,千千万万。屈原是其中的一个。议:不懂就不懂,懂了就懂了。二零一九了,一人一乾坤。

 

为什么要出国

“为什么要出国”之问,要是没了“为什么”和“要”,该多好。在所有的回答里,“去异地,找异人,过别样的日子”,觉得最合适。近来也觉得有点啰嗦。

头十年,静下来,就这“为什么”?大约问得疲劳了。第二个十年,一门心思地过,没个空“为什么”。后来那“为什么”也不见了。

其实哪有“为什么”?总觉得有点“自我悲壮”。

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民俗地说,别拿自己当盘菜。其实,没人问who,where,what,why,Which。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是白话,不是古文。凭古汉语的语感,以为断句当,“民以食为,天。” 这是先秦语境。隋唐后的语境当断成“民,以食为天。”就语言美感和道理的深度而言,先秦的高出一头。

在谷歌里搜到管子的原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也”。就觉得断得太白话了。当断句为“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汉代有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就觉得当断句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三国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断句当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人定胜天之类,蛮蹩脚的,把个中的文采糟了,把道理浅了,把语境俗了。

 

 

 

 

 

 

 

姚顺 发表评论于
先秦的语境迴异於魏晋隋唐。名词动词形容词乃至副词,都你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你。读惯了,美感得很。 每读《左传》,如闻铿锵。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里“立仆”,“也立仆”和“大雾弥天,人在广州”,都用得是春秋笔法。不美吗?。 民以食为天,人定胜天,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之类,装个古様,不如“我爸是李刚”把白话说道地了。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断的太短,感觉不顺, 成了结巴。
铃兰听风 发表评论于
我问我城市里的人: 为什么要出国?
好多人都回答: 为了孩子.

我妈妈问的是另一个问题: 你后悔出国吗?
我答: 不后悔.

近年她不再问了, 我却嘀咕了: 当年穿红色泳衣健美的我, 朝悬崖下的大海勇敢一跳, 是否太草率?

张爱玲这句话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跃入眼帘, 于是, 释怀, 酸酸甜甜的感觉. 我自由的走自己的路。

人生最佳的答案是没有答案. Who cares Ws?
Blue-Crab 发表评论于
汉朝开始有“句读”,宋朝开始使用“。”和”,”。何以断句古代汉语,各人见解不同,没有必要说别人的理解蹩脚糟粕。正如先生所言“别拿自己当盘菜”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