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 别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在厂里开始办理离厂和去学校的各种手续。我交出所有的工作笔记本和有关的图纸,办好了自己的档案。厂里的同事们都替我高兴。有的向我表示祝贺,说最后走的地方最好。有的对我荒废了十年后还能考得这么好表示惊讶。这次我们厂整整考走了十个人。我们被录取也给其他的老知青带来希望:看来天真的要变了。他们也开始积极准备参加半年后的第二次高考。
中午休息的时候,冲压班的小李突然跑过来。他坐在我旁边,半天没有讲话。小李平时和我交往不是很多,就是见面打打招呼而已。我看着小李,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小李扶了扶眼镜,很诚恳地对我说:“江育林,你知道吗?以前我们总是在背后说你苕(武汉话,很笨的意思)。每天中午吃完饭只会看书,连打牌也不会。其实你一点也不苕,真的,是我们自己才苕啊。我要向你学习!”看着小李真诚的面孔,我被震撼了。多么朴实的工人,多么可爱的同事!
回到家里清理东西的时候,我在抽屉里看到了一大叠奖状。那是三年来我辛勤劳动的“收获”。有厂里的奖状,武昌区工业局的奖状,武昌区的奖状。有标兵、先进工作者,也有技术革新能手。这些奖状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文革中,家庭出身始终是压在头上的一座山。即便我回到城里当了工人,仍然使我抬不起头来。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仿佛在泥泞中前行。然而,虽然是在泥泞中,但毕竟是在前进!这些奖状使我看到一线希望,让我还能看到这个社会尚存的公正。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没有放弃做人的基本原则,始终在尽心尽力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文革十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无论情况多么坏,或者多么不如意,日子不会总是这样的!三年的工人生活证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是工业局和武昌区的标兵,是技术革新能手。我还参加了高考,武昌区前十几名的成绩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要向新的山峰攀登了。大学,将是一个全新的战场。未来几年等待我的,一定是非常艰苦的学习任务。以前所得到的各种称号和奖励,只会成为我前进的包袱。在这即将出发的前夕,一切都该清零。丢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我拿着那一大卷奖状走向家里的煤球炉子,把它们一张张卷好丢进去。火立刻把它们吞没了。一会,就成了一堆灰烬。
三年的工厂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我从新工人班班长,到部件班班长、机修班班长、设备班班长,最后到技术员。实际上,我没有当过一天工人,但收获颇丰。回过头看,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到这样一个厂来。厂很小,但五脏俱全,能给你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我也感谢像操书记那样的领导,信任你,给你施展的机会,让我在三年里学到了那样多的东西。如果分配到像武重、武钢那样的大型企业,我可能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点。严格的规章制度不会允许我自由地发挥才干。充其量,我只能用积极工作的态度来表现自己,做一个劳动模范而已。
记得在元旦前夕,刚考完试,厂里要开年终总结和先进标兵的庆功会,叫我在全场大会上代表先进生产者发言。我站在讲台上,同事们都在看着我。突然,我想起一九六五年毛主席的“七三批示”:“今后的几十年,对于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是多么宝贵而又重要的时间啊。现在二十来岁的青年,再过二、三十年就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将把我们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将亲自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任重而道远……。”在我念到这段话时,会场里非常安静。我相信大多数年轻的同事们跟我一样,都在思考。耽误了十年的光阴,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每一个当过知青的人都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好在,中国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了,我们的春天还会远吗?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干吧!二、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
(第四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