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占领东北时的三大疑案

历史-文化-科学 过去-现在-将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夫何许人也?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1946年初,他的名字全中国家喻户晓。
 
夫在密西根矿业学院(今Michigan Tech) 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抗战时期曾任国民政府汞、锡、钨管理处处长,掌控中国战略金属。抗战结束后出任国民政府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代理工矿处长兼经济部接收工矿特派员。根据中苏达成的关于抚顺煤矿归属的协议,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派张夫领队前往接收抚顺煤矿。张夫一行15人(包括7名中长铁路路警)于1946年1月14日到达抚顺。由于苏联人在会谈中不配合,接收之事谈不下去,张夫一行人只好于16日乘火车返回沈阳。在路径李石寨车站时,他们被一伙武装人员拉下火车,包括张夫在内的8个政府工作人员被刺刀杀死,7名乘警免于丧命。
 
夫一行人的遇害引起了轩然大波。苏军说是非法武装分子干的,中共说是国民党特务为挑拨中苏关系干的,国民政府指责是共产党为阻挠接收抚顺煤矿干的。恰好在此时美国政府公布了与苏联的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国人民认识到外蒙的分裂和苏军占领东北都是美苏的私下安排,加上张夫被害,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游行,全国反苏情绪高涨,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撤出东北。1946年7月,国民政府抓获了中共辽东军区第八旅二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莫广成,据莫供称他奉上级命令拦截了张夫一行并命令士兵用刺刀杀死他们。莫后又改口称自己没有动手,"系排长陈桂东受保安旅副司令刘子义命令所杀"。时任中共抚顺地委书记兼市委书记的吴亮平在文革后的传记写道"12月间国民党派张夫等人来接收抚顺矿务局和抚顺煤矿。那时我们的方针是对接收进行抵制,他们未能实现接收。不多几天,他们就走了,我们派人送他们出去。到了半路,来了电话,说是苏联红军军官要搞他们。我当时在电话上听了,摸不清情况。当时苏联红军部队驻抚顺,实行军管,红军的事,我们无权管,(我)听了就说让他们搞去,没有提出反对,这是政策上犯了大错误。苏联红军指挥我们部队,说他们是坏人,把他们几个人杀了。此事给国民党利用作为进行反共宣传的一个口实,使党的政治影响遭受的了损失,迄今每念及此,辄深为痛心"。吴亮平46年1月底就因此事被调离抚顺到安东地区任地委书记。他的继任饶斌后来在《饶斌传记》中记述"以吴亮平任市委书记的抚顺市发生了杀死派来的接收大员张夫(工程技术人员)事件。东北局和省委认为此事违反党的统战政策,不符合当时的战略方针,决定撤销吴亮平地委书记兼市委书记职务,派饶斌任抚顺地委书记兼市委书记"。时至今日,张夫被害一事都没有结案,现在的标准提法是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干的。
 
张莘夫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立豫娶了李敖的姐姐李琤,次子张立纲是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立纲的女儿张彤禾(Leslie T. Chang)曾任《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其夫何伟(Peter Hessler)是作家,著有当代中国三部曲,相信有人读过。张先生应为他的后人感到欣慰。
 
1946年5月1日,国民政府将张莘夫隆重葬在沈阳北陵公园,该墓在文革中被红卫兵夷为平地,文革后在他的儿子们的交涉下在北陵公园重建,新碑文刻着
 
"张莘夫先生纪念碑
中国矿业工程师
祖籍吉林省九台县六台村
1898-1946“
 
他的孙女张彤禾写道:"我慢慢地读着铭文,一字一字地读,这让我感到安慰。墓志铭一共只有四行,包含了最基本的事实,但全都是真的,没有一句歪曲造假,政治并不曾侵入这篇铭文的写作中。如果你只能用35个汉字来描述一个人,那么这是写出来他一生的重点-生卒年份,工作,祖籍和他的姓名。"
 
 
卢冬生
 
1945年11月16日晚,卢冬生在哈尔滨被两名苏联军人抢劫并杀害。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陈云来到哈尔滨,16日晚召开会议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会后卢东生和陈云的警卫员去取陈云存放在它处的行李,按照陈云的秘书刘达的记述,两人在取了行李往回走的路上被两名苏军拦下,抢劫了行李并开枪击中卢冬生头部将他杀害。陈云的警卫员侥幸逃脱,报告了此事。
 
卢冬生与陈骞是好朋友,是贺龙的心腹爱将,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抗战初期被任命为贺龙的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是八路军六个旅长之一,但由于内部斗争,他被批评军阀作风,故未到任,去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又被送到苏联,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9月林彪率刘亚楼,卢冬生等一行人从莫斯科经外蒙返回中国。1941年初苏联已经感到与纳粹德国终有一战,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紧张关系,避免东西两线作战,于4月13日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双方同意尊重外蒙和满洲国的领土完整。这事实上是日苏拿当时从中国分割出来的两大块领土作交易。当他们一行到达库伦(今乌兰巴托)后,前方中国境内的铁路已在日本的控制下,由于刘亚楼,卢冬生当初是通过中共-苏联秘密通道进入苏联,既无护照也无签证,属于非法越境。现在他们已不能从陆路合法入境,加上德军正逼近莫斯科,苏联政权危在旦夕,苏联政府此时绝对不愿因任何事情给日本口实,造成东部边境军事压力增大,因此苏军不允许安排他们秘密非法入境中国,除有正常出境手续的林彪外,其余人员只能滞留外蒙。
 
1943年刘亚楼,卢冬生被转移到伯力(哈巴诺夫斯克),为苏联远东军工作。他们去周保中领导的苏联红军远东独立步兵第88旅为抗联战士讲课和作指导。周保中对两人印象深刻,希望能调入88旅。最终苏军同意卢冬生到88旅,刘亚楼继续在伯力苏军司令部工作。卢冬生化名宋明到88旅政治部任组织干事,中尉军衔,并被?选为"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执行委员,45年回国前升为上尉。9月他随张寿篯(李兆麟)进驻哈尔滨,据说在与陈云的会议上被内定为松江军区司令员。
 
卢冬生随苏军进人东北,到达哈尔滨后的信息几乎是空白,他在哈尔滨卫戍司令部任什么职,怎样与陈云联系上的等等都不得而知。如果当晚他不是拿着行李,如果当晚他穿着他的苏军军装,他可能都不会遭抢。据说他还用俄语质问两个军人是哪个部队的,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危险。苏军对此案进行了调查,最终未能将凶手抓获,此案因此成为疑案。
 
卢冬生的死使许多人为他感到遗憾,认为以他的资历,1955年作为红二方面军山头的代表,不定还能授予大将军衔,其实未必然。他八年抗战基本没有参加,他的上司周保中在1955年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正担任着云南大学校长的闲职。
 
 
李兆麟
 
1946年3月9日,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被人刺死在水道街9号的一间屋子内。按照官方的描述,李兆麟当日下午与司机兼警卫一道去中苏友好协会。在距协会很近的地方车子坏了,李兆麟搭便车回到协会。秘书交给了他一封巿政府工作人员孙格玲留下了信,说是市长杨绰庵请他去水道街9号商谈"国大代表"事宜。由于该处离协会不过百米距离,李遂径直走了过去。进屋后孙告诉他还要等一下人,并给了李一杯掺有氧化钾的茶,李喝后药性发作,孙叫来预先埋伏在屋内的特务将他乱刀杀死,孙和特务们逃跑。得知李失踪赶来的苏军和警察最终在二楼一间不象住了人的小房间的床下发现了李兆麟的尸体。后来调查发现这是国民党军统局滨江组干的,孙格玲就是一个女特务。解放后抓到一些参与本案的军统特务和土匪并都枪毙了,孙逃到台湾没有捕到。这个故事听上去基本合符逻辑,案子的关键人物是孙格玲,毕竟是她约了李兆麟,地点也是她安排的,要破案必须抓到孙,而孙逃到台湾去了。孙格玲是什么时候逃到台湾去的呢,语焉不详。
 
孙格玲是中俄混血儿,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个子高挑,皮肤白晰,在市政府做秘书工作。当时哈尔滨为苏军占领,由国民党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共产党也可以自由活动。孙平时言行据说比较进步,就被吸收为中苏友好协会会员,不时来协会参加活动,认识了李兆麟并向李表示敬慕之意。3月8日她邀请李兆麟到她家作客,李说今天没空,约定第二天下午,李在工作日历上写了"9号去约会"。他们见面的地点水道街9号并不是孙的家,而是离协会很近很方便的一个楼房,临街底层是商铺,这个地方说市长约来开会讨论"国大代表"事宜似乎不太恰当。市长可以招李到市政讨论,也可驱车到邻近的中苏友协直接去找李。而这个是一个有床的小屋,不像是上层开会的办公室。
 
事实上在案发后两个关键人物都未离开哈尔滨。孙照常去市府上班,其间被叫到警察局做了询问,没有拘留。孙后来辞了职,在家呆到7月,后离开了哈尔滨。需要指出的是,四月底苏军撤离哈尔滨,林彪率共产党军队立即按管了哈尔滨,国民党巿政府解散。这时孙格玲还留在城里,如果李兆麟之死与她有任何干系,如果前警察局对她有所包庇,新政府可以随时抓她治罪,但是此事并未发生。此外市长杨绰庵也没有跑,而是在共产党军队进城时随苏军去了海参崴,如果苏军要治他的罪就更简单了,可以直接抓来枪毙都无人能说什么,但此事也未发生。倒是1951年7月人民政府将杨绰庵以涉嫌参与杀害李兆麟案抓起来,并于1955年2月18日枪毙,1982年12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布撤销原判给予平反。
 
哈尔滨民间更流传这是一个共产党版本的《色·戒》,说得有声有色。事实上只要孙格玲没有逃跑也没有被抓是事实,美色诱惑加凶杀的说法就站不住脚。到底这是什么样的案子,可能只有到公开孙格玲在警察局的笔录才真象大白。不要说战火连年文件已经灰飞烟灭,哈尔滨1945年9月之后就在苏军和共军的控制下,没有打过仗,有关李兆麟案件的文档不会丢失。
 
 
良邑 发表评论于
可惜张彤禾的《打工妹》(有人译作《工厂女孩》在大陆出版中文版时,关于张莘夫的三章被删除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