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失去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终于把《失去爱》看完了。其实,看第一,二章的时候,也曾想放弃,一叶知秋,感觉这片叶子不是我心目中的秋色,但同时我也担心自己是盲人摸象,更重要的是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引起轰动的这部作品到底妙在何处,于是接着读下去。渐渐的,我感觉有点意思,有意思,很有意思。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夜深人静,我终于合上电脑躺在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睡……。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如果从“正统”的文学体裁看,它并没有特别生动的情节或鲜明的人物,甚至看不出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所以很难把它归于一种现成的文学类别。我暂且称它是“散”文吧,是“散”文, 不是“散文”。它从结构和思想层面都是零零散散的洒落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空里面。但是,看到后面,当我走进小峰,夏雨,吴敏和沈菲的生活,确切的说,是走进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我隐约感到,这种“散乱”其实就是“立体”的特质,像立体诗歌,或者说整部小说就是一部长诗,关于生命的史诗。立的文字如诗,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用诗歌体写成,每一个段落就是一句诗,那黑压压没有分段的一大坨文字如果印在纸上就是整整一页,那是一个长长的诗句,而一句话的段落又是一句极短的诗,它们参差不齐却错落有致,读来有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读这部小说就是读一部长诗。 

普通的小说,是选取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段,甚至是一个截面,把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在纸上铺开,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里发生的事,都可以洋洋洒洒的以二维的文字写上数万字,一刹那的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达就是一大段,一滴立体的墨汁,一旦降维落在二维的白纸上,漫成了一大片,可以变成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以是一篇最新最美的文字。但是立的文字不是降维,而是升维。《失去爱》把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几乎是从时间的开始,人类的起源,个体生命细胞的发育,一直到百年后的未来,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空间上,从成都,到北京,到伦敦,到巴尔的摩,到纽约……作者把线性的时间和人物及相关事件折叠起来,穿插,变形甚至扭曲。无限的时空在有限的文字区域里,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四维空间。在这里,时间和空间交错着,甚至重叠着,你若找到一个“奇点”进入那个世界,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奇特,远古的浩瀚,未来的缥缈。四维空间里,时间是重叠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也不是线性的关系,在某一点上,你可以感觉到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浩瀚的学科知识。当你在关注一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又扯到了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科,有生物学,遗传学,天文学,犯罪心理学,文学,哲学,历史,绘画,书法,音乐,摄影,密码,考古……,与此相关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无所不包,这些不仅仅是科普性的一带而过,而是大段深入的讲解并带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对这些方面有所关注有所思考的读者,一定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鸣。 

这种宏大的架构,让我想到《三体》,三体是科幻,《失去爱》我把它称为文幻吧,一个科学背景的文学家兼哲学家艺术家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满人文关怀的幻想。说幻想其实不准确,小说中所有真实的,虚构的情景其实都建立在一个科学理论之上:那就是庞勒维猜想:一个个点(人),在时空中徘徊,相撞,相遇又错开,那产生的震荡,就是发生的故事,永远的孤独,来自那一次次的错过。 

当我看到某一章节里,立贴出了他的手稿照片,这年头仍然用笔在纸上书写的人是正真的作家。通过那极具个性的手写体,我看到一副书法,不,是一副画,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家兼科学家,我联想到了梵高。梵高的画,盯着看久了让我产生一种恍惚的跳动感,看着立的文字,也仿佛看到了立书写的笔触和笔尖的跳动,那些文字都是活的。虽然立的文字常让我感到压抑,沉重,但我还是从好奇到忍不住每天都要看上几章。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立的文字,恍惚间有个错觉,我好像潜入立的书房,那里堆积着各种各样,各个学科的书籍,散落着立的笔记甚至日记,还有,立摊在书桌上的《失去爱》手稿。立似乎不介意我观看他的隐秘,我作为读者在偷窥作者的内心,惊恐之余,这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呢。其实这篇小说正像立自己说的,无论看上去多么客观或者多么虚构,多么与作者无关,但都是作者的自画像,是作者的自我唤醒。通过这幅画像,我看到夏雨,小峰两家三代人,他们后面,就是立本人,也是读者自己的影子。 

立为了这部小说,可谓呕心沥血,失去了拥有的一切,差一点连命都搭上。立是一个实在的人,活的真实,但辛苦,他敏感,躁动,压抑,焦虑,热情,开放,自然,洒脱。正像他笔下的梵高:“梵高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憨憨的,好心肠,他因为喜欢妓女,就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人家。但他不知道妓女并不会喜欢他,他没有钱,画的画又没有名气。梵高并不了解这个社会,所以他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人如果真的了解了社会,他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了。” 

立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艺术家。大凡艺术家,对待性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感知。性不再是扭扭捏捏的,更不隐秘肮脏,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正真的创作自画像的艺术家,可以坦然把性甚至一切人性真实的东西一样样的摊开,铺在读者面前,他们不仅仅是描述性,而是把性作为一个介质,探索人性中最原始,最具活力的精神。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时候立的某些大胆“出格”的言语和那些晦涩黑暗的情绪。也许有时读者被这种沉重的情绪困扰,其实这正是触动了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个部分。

立的诗: 

我的世界很黑, 
你别想, 
在这里找到 
意义,除了 
你自己的 
影子。 
…… 
我的世界很黑, 
那里面 
没有光。
 

我想,三、四十岁的人恐怕不会喜欢立的文字,但过了天命之年,经历过沧桑的人,一定会对立的文字有所感触。立是残忍的,创造了活生生的人物,又亲手一个个杀了他们,好在立也是仁慈的,在小说的结尾让时光倒流,我们又看到了年轻的小峰和沈菲,在泰晤士河边的摩天轮下,迎着夕阳甜蜜的亲吻。活在当下,生活毕竟还是美好的。对我来说,这部作品没有特别让我感动震撼的地方,尤其到了这个年纪,不太喜欢过于沉重压抑的东西,但是,《失去爱》总有某些段落让我有带入感,让我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会犯罪,什么是爱,小峰沈菲,夏雨吴敏得到过爱吗?还是一开始他们就在碰撞震荡中错过了,失去了爱?爱到底是什么?……立展示给我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让他们一个个在我们眼皮底下凋零,枯萎,死亡。癌症已司空见惯,但看到沈菲和吴敏渐渐老去,孤独无助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不禁有些伤感,我自己到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不过立的文字的确很美,死亡也是可以美丽的。 

总之,《失去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至于是否喜欢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审美,毕竟,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应该以纸质形式出版,但是书中毕竟涉及一些大陆敏感的人物和事件,不如去香港或台湾试试。预祝成功,我先预订两本。如果我有资格提出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立的文字假如是100%的自画像,画完之后自我欣赏完全没问题,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和认同,文字上恐怕要稍微收敛一些。艺术家的确可以创新可以挑战世俗,但是当你还没有成为杜尚的时候,你拿一只便盆,不会有太多的人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的。没有一部作品是完美无瑕的,所以对读者的建议和批评,也许用更加谦和的态度更有助于和读者交流。当然这都是废话,没有个性没有傲气的人成不了艺术家。 

再次恭贺立。 

 

 

 

 

三颗松 发表评论于
非常中肯。
或许闭上眼睛活着生活更加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