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母求红还是大义灭亲,美国教育真的有问题吗?

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不一样的方式说历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举报者大多来自“爆.历.分子”的朋友、家人。因为,只有亲近的人,才能辨认出那些戴口罩的人,或者在视频图像中模糊不清的头像。

 

看到如此之多的“朝阳群众”涌现美国,渴望平静的人们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不用害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祸害人间。

 

然而,很多人却不禁脊背上一阵寒意。难道,一个新的告密时代正在降临?

家,还是不是我们可以不用伪装的地方?

 

被遗忘多年的“张红兵”因为美国的海伦娜而再次出现在网络里。人们又看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告密少年”。

 

16岁的张红兵因为无法接受母亲对纹.革的污蔑,毅然决然地举报“人民的公-敌”。

 

中国的张红兵,美国的海伦娜,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都是怀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和认知,坚决地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他们这么做,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会成为自己时代里的网红,要么“遗臭万年”,要么“流芳百世”。

 

遗憾的是,历史很快就证明了,张红兵在一个错误的年代做出了当时所谓“正确”的选择,结果却成为了历史的反面典型和小丑,也永远地失去了母亲。

 

海伦娜所处的时代,还没有长到可以下结论,她究竟是大义灭亲的楷模,还是另一个告密时代的牺牲品。

 

对一个人行为的对错评价标准,似乎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在人类历史上,甲方大义灭亲的英雄往往是乙方的千古罪人。


对于普通人而言,自己的对错,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支持的政权的胜败。

 

张红兵的母亲被执行了死刑。张红兵悔恨终身。

 

美国少女海伦娜的母亲丢了工作。海伦娜今天仍在网上筹集15万美元。因为缺了母亲的财务来源,海伦娜将无钱完成大学。几乎三个月的时间里,海伦娜完成了目标金额的一半。


三个月里,海伦娜没有看到母亲,她们,谁更后悔?又该后悔什么呢?

 

年轻的海伦娜曾在媒体报道中高调地宣称,绝不后悔。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揭发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正义之举,还是卖母求红无关紧要,人们感到了一种唇亡齿寒的不寒而栗。


亲人的告密,仿佛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句话会触动那个开关。

 

可是,不依法举报真的有违良俗,甚至违法吗?这恐怕要留给各国的法律机构去解释。

 

不过,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中,明文规定,允许“亲亲相隐”。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认为,正直的人是告发自己父亲偷羊的人。而孔子认为,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的观点,成为后世君王建立禁止亲属间互相控诉,保护传统的伦理秩序的基础。

 

秦简《法律问答》中提到:“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

 

唐朝的法律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控诉自己家属的,有罪。

 

道德,良俗,法律,似乎,还是人说了算,就看是谁说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