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的情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时光流逝,到了可以回首的年纪。

上海,生于斯、长于斯。因为年轻时的远游,终被称之为“故乡”。

最爱上海的阳光透过梧桐的树叶、温润的路灯下的街道。总是能一眼就识别这是不是上海的照片。

漂泊的日子,曾在不同的城市驻脚。扳扳手指一算,居然一只手不够用。短则不过六个月,长则过了二十年。

第一次离开上海,在北京进修了一学期,将近五个月。年轻,心不定,纯然不自觉的好奇,无意中错过很多日后觉得漏掉的东西,人、景、和环绕人与景的氛围。

皇城根下的庶民:



第二次远离家乡,在尚未回归的香港生活工作了半年。第一次踏出国门,第一次在一种不同语境的地方,冲击力来自各个方面。晕眩之中,一圈儿已转完。

酒醉灯迷下有一颗拳拳之心:

(上海太潮湿,照片都受潮损坏了)



这一次,是真正的和家乡告别,开启了无法回头的流浪,将家乡变成了故乡。

来到美国,最初的几年在东海岸。波士顿、华府、纽约都留下足迹。仍然是心不定的年纪,忙忙碌碌中并不注意所居城市的性格。然后迁往中西部,落基山脚下的高原城市丹佛、博尔德,回归职场;再搬去亚利桑那的沙漠城市图桑,回归学生生活。这一阶段仍处在人生的摸索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没有自主的敏感。落基山的磅礴大气、亚利桑那戈壁沙漠的荒凉沧桑,眼光自然的就没有拘泥于城市的人造景观和人文气息。

新英格兰的浓浓人文风情:

华府的道貌岸然:

落基山的气魄:

图桑的异域情调:

终是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落脚纽约,二十余年一闪而过。这座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 可以体会什么是天堂,也曾被诟病为脏乱差险的城市 — 同时体会什么是地狱。心心念念,时光荏苒。感觉到了自己的身心在此地渐渐地沉下、浸染、混合、吸收、沉淀、绽放。家的感觉固定了下来。看这座城,全方位。是的,既是地狱,更是天堂。并没有自欺欺人的看不到马路上的脏、交通的拥挤不堪、地铁站夏日的桑拿效果、无家可归人士的刺鼻气味、甚或会偶遇的精神病患者突然向你伸过来的五爪,但是、但是!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她的蓬勃朝气、敞开胸怀、日新月异、永不言败。在此地生活的越久,就越爱这座城。

机缘巧合,巴黎也是我爱的一座城,虽尚未有机会长居,短期旅行不下十余次,也曾在某个街心花园呆坐一下午、也曾疾步暴走大半座城,在街上被游人当作本地人问路,比当地人更知道美食、独特美景之所在。不是不为自己骄傲的!有生之年,当会在这座城生活一段日子。

那个春日的下午,坐在巴尔扎克纪念馆的后花园,远眺埃菲尔铁塔,耳边是优美的法文,发呆、发古思......很喜欢这个花园,以后又去过几次,坐在我为自己设定的“专座”上。

疫情已经肆虐一年半了,世界范围内仍然此消彼长,似乎还看不到尽头。接下来的日子如何过?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