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星大法 信仰的颠覆(五十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普京在9月30号称欧美是撒旦,向盎格鲁撒克逊人宣战,“圣战”味道十足。

美国前陆军副参谋长杰克·基恩6日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承认:“我们只花了区区660亿美元,就得到了一个跟俄罗斯开战的乌克兰。” 他表白美国的目的是:“华盛顿得以达成主要目标,即在俄罗斯周边给莫斯科打造出一个劲敌,以掣肘俄领导层在东欧尤其是在前苏联国家施加影响……从而令俄失去实现野心的机会,即把某些前苏联国家拽回到自己这边……倘若俄罗斯真的将某个前苏联国家争夺过去,北约便会开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将会比现在的冲突要大得多。爆发核战争的风险也高得多。这样的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是任何一方都无从预知的。在整个冷战时期,我们一直在规避两个核大国之间爆发常规战争。因此,在乌克兰人身上投入这样的投资,让他们为了美国的利益与俄罗斯作战,可谓非常划算。”五眼联盟其实早已向俄罗斯宣战。

欧美阵营中,也有温和声音。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南德意志报》创刊 77 周年纪念仪式上表示:“只有在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欧洲持久和平。……德国支持乌克兰无可厚非,可是他们也应该考虑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毕竟欧俄能源贸易非常重要,她认为这并不是妥协,这是一种最大程度上保证德国利益的政治智慧。在对俄罗斯的问题上保持理智,也可以给欧俄之间提供更大的沟通空间。”

美国企业家、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在回应外界对其解决乌克兰冲突计划提出批评时称,他是“乌克兰的忠实粉丝”,但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粉丝。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还称,台湾冲突不可避免,他提议使其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但可能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可能会有比香港更宽松的安排。显然帝国内部不是每个人都想打核战。

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乌克兰就算有欧美支持,也不可能长期与俄罗斯作战。最近的所谓大反攻都是俄罗斯主动撤退,人员损失极少,相反乌克兰没占领一个地方都损失大量的精兵。兵法云:“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现在已经秋天,冬天即将来临。乌克兰这样打法无疑是自杀。

目前乌克兰现存人口不到战前一半!乌克兰原有4000万人,俄乌战争爆发后逃往欧洲的难民多达1330万人,战争中死伤近70万人,乌东四州总人口760万人,现在已属于俄罗斯公民4000万-1330万-70万-760万=1840万,其中还有100万人服务于军队,平民百姓仅剩1740万人。真不知战争怎样持续下去。

目前世界运作的底层逻辑是能源,粮食与核武器。如何还相信GDP总量或者人均GDP这些犹太人设计数字游戏真是脑子进水了。以前石油定价权在华尔街不在生产国,所以大家都必须看美元脸色,什么库存、碳排放、气候等等。现在戳破这个伎俩,石油就是石油、石油就是硬通货,是卖方市场,不用美元,后面其他资源都会跟上,所以拥有资源的国家根本不着急换美元。

随着美国从中东大撤军后,影响力下降,沙特为了国家安全,必须依靠大国保护。虽然沙特皇室是犹太人一手扶持的,沙特的瓦哈比教派也是英国MI6建立(沙漠迷踪 信仰的颠覆(四十七)。川普还是总统的时候,美国政策还算理性,沙特觉得依靠美国有安全感,因此沙特非常支持川普总统。拜登上台后,倒行逆施。为了自身国家安全,违抗美国命令也在所不惜了。刚刚欧佩克就违抗美国增产100万桶的命令,反而减产200万桶,从来令美国希望限制俄罗斯石油销售价格落空。

可惜犹太帝国内部的激进派系不撞南墙心不死,不打核战不罢休。10月6日,通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挑衅:“西方应对俄罗斯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排除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犹太帝国内部的路线斗争非常激烈。让我们继续俄乌战争的源头,彼得大帝如何引狼入室的故事。

话说彼得大帝出访欧洲的使节团其中一个目的是建立对抗奥斯曼帝国联盟,但此时的海洋大国,都把精力放在西班牙的王位继承问题上,并不把奥斯曼帝国视为最急迫的问题。至于维也纳宫廷方面,也因为刚打赢赞塔战役,态度也表现得不甚积极。结果是与俄国、萨克森、丹麦三国形成了一个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700年7月,俄国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君士坦丁堡和约》,8月8日彼得大帝收到签约消息后,立刻与瑞典宣战,亲率3万大军包围了瑞典的纳尔瓦城堡,揭开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的序幕。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瑞典称霸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卡尔十二世于1697年即位时只有15岁,但拥有在欧洲北部首屈一指的武装力量,计海军战列舰42艘,陆军15万人,而当时与瑞典对抗的北方同盟,总共只有军队8.5万人,计俄国4万、波兰、萨克森2.5万、丹麦2万,除丹麦外,俄波都没有海军。

彼得时代的北欧版图 大北方战争开战前,瑞典是包围着波罗的海的大国。

自从犹太精英掌控荷兰与英伦三岛后,他们的策略就是不能让欧陆有一个超强的国家,当时超强的国家就是瑞典,而彼得大帝的主动靠拢,无疑是犹太精英集团的天赐之物。估计彼得大帝与英国荷兰共同国王威廉三世详谈后,达成协议,犹太资本支持彼得大帝,作为交换条件,需要引进共济会与攻打瑞典。俄罗斯如果能打败瑞典则可以控制波罗的海及沿岸,增加出海口,加强对外贸易,双方遂一拍即合。

彼得大帝以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二年少,可以欺负。结果卡尔十二毫无畏惧,沉着应战,采用各个击破战略,依次打击对手,开启了“大北方战争”。三个月后,卡尔十二率军突袭西兰,兵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三个月即迫使丹麦签下城下之盟,退出战争。

接着卡尔十二带领8000精兵赶到纳尔瓦,在风雪中向数倍于己的俄军发动猛攻。俄军虽数量占绝对优势,却因号令不一、组织混乱而全线崩溃,几乎全军覆没,此役死去的俄军达1.5万人,而瑞典则只有667人阵亡。这一战不但让俄国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也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彼得狼狈逃回莫斯科。

如果卡尔的部队继续进攻俄罗斯,也许就不会有近代的俄罗斯了。好在卡尔改变进攻方向,进军波兰。可能他认为俄罗斯太弱随时可以收拾,也可能认为临近冬天,不利于进攻俄罗斯。但作为事后孔明,这个是卡尔十二最大失误。

转战波兰和萨克森的卡尔,19岁在里加战役中大败波兰军,杜那蒙德之战击溃萨克森和俄国联军三万人;20岁攻克波兰首都华沙,接着在克里索之战击溃了萨波联军,三周后攻克东欧第一名城克拉科夫;21岁在普乌图斯克再度击败萨克森军,迫使波兰贵族会议废黜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II世的波兰王位,任命卡尔的亲信斯坦尼斯瓦夫为波兰国王;23岁在东波兰击退俄军奥格维部,尽得其重炮和辎重;24岁迫使奥古斯都II世无条件投降,萨克森亦降伏于瑞典。

在长达五年的波兰转战中,几乎每次战役卡尔十二世都是面对两倍甚至三倍的敌人,却屡战屡胜,一人一军转战敌后,击垮三国同盟,令波兰、萨克森两大劲敌臣服,最后仅剩下俄国一个对手。

卡尔进攻波兰,令彼得大帝获得喘息良机。彼得一世从失败中看到了俄国的软弱涣散和军队的陈旧落后,他利用瑞典人深陷波兰战事的有利时机重振军备。他征集新兵,训练他们正确地使用火枪。还派遣贵族子弟出国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和理论,在国内开设各类军事学校。他非常重视军官的任命,根据才能提拔军官。彼得还亲自主持并参与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军事条令,用最快的速度使这支陆军一跃成为俄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军队。为了弥补在上一次战争中军械的损失,他命令每三个教堂交出一口铜钟来铸炮。一年之后,俄国就铸出了300门大炮。

1705年二月,也就是纳尔瓦战役战败后不久,彼得马上就发出了征兵令。命令全国的村庄从每二十户人家中,挑选出一位优良的单身人士当兵,村庄自己审核。自此,俄罗斯开启了征兵制度。同年十二月,俄罗斯再次以相同标准征兵。再到了后年的十月,国家又发出了一次征兵令,不同的是,这次废除了只挑选单身人士的规定。之后俄罗斯几乎每年都在实施征兵,直到波尔塔瓦战役告捷后,征兵人数才缓和下来。1713年一月,选兵基准从二十户中挑选一人的规定减半成四十户挑选一人,到了1714年二月更降至了七十五户中挑一人。当然每年征兵时,各村庄都是能拖则拖,非得政府三催四请,村庄才交出人来。据说在彼得的执政时期,平均每年就从全国村庄里征用了两万人的士兵,执政初期时甚至高达三万人。

1714年,政府为强化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建立“一子继承制”,并同时废除“封地下授”。于是贵族们便必须参加“永久性的国家勤务”,同时能够领到薪水。至于这个“国家勤务”,最后于1722年公布了根据年资与功绩设计出的“官等表”后,才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体制。

如此,彼得便将国家勤务——特别是“兵役”,交给了贵族们负责。除非是生病或是因伤脱离军旅,否则贵族们必须一生肩负这个义务。且彼得几乎没去顾及到贵族们的“退伍”及“休假”,他们也就无法像自己的父亲、祖父一样可以住在自己的村子里。直到战争结束后,贵族们才可以向政府申请四个月、六个月或十二个月的休假。不过要完全解除兵役,只能透过两种方式:一是“透过敕令,或是拥有陆军参事会裁定的医师证明来申请”,而另一种方式,就是“死亡”。

犹太资本的支持与彼得大帝英才,使俄罗斯军队脱胎换骨。卡尔十二当初放弃继续进军俄罗斯应该想不到彼得大帝已经获得犹太资本无限量的支持,目的是不能让瑞典成为欧洲唯一强国。

26岁时,卡尔十二世率领瑞典军5万,在严冬远征俄国,初战得胜,取得霍沃夫岑大捷;但在深入乌克兰腹地之后,遭到俄军坚壁清野,因此后勤短缺,严寒交迫,减员近半,火炮和火药也所剩无几。

瑞军进攻受挫,被迫改变直奔莫斯科的计划。卡尔十二世率军南下乌克兰,以寻求哥萨克首领马泽帕的支援过冬。为此卡尔十二犯了一个错误:为了争取乌克兰,他出兵南下,却将离自己只有100公里的后援部队孤单地留给了俄军。彼得抓住机会,亲率俄军发动进攻,不但歼敌9000余人,而且夺取了瑞典人几乎全部火炮和辎重。

瑞典军队由于供应被切断,弹药严重不足,特别是所剩不多的火炮也几乎没有炮弹可用了。但是卡尔十二却拒绝了部下的撤退建议,反而围攻在乌克兰境内禾斯卡拉河畔的波尔塔瓦要塞。

彼得一世早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保卫要塞,并快速地到达建立起一条反围攻的战线,引诱瑞典军进入要塞和俄军之间的陷阱。而就在决战前夕,在一次侦查中,卡尔十二的脚中了弹,无法亲临战阵指挥大军。

1709年6月28日凌晨2时,俄国和瑞典在波尔塔瓦展开激战。瑞典参战兵力约两万,而俄军方面兵力约为前者的两倍,火炮上百门。在抵御瑞典军队的猛烈进攻时,彼得亲临前线指挥,终于稳住局面。随后俄军步兵开始反击,骑兵则包围瑞典军两翼。到中午时,瑞典军开始撤退,随后变为溃逃。瑞典军残部撤退中被俄军追及,被迫投降,只有卡尔十二率千余人逃往奥斯曼帝国。此役,瑞典军被击毙9000余人,被俘1.8万余人,损失火炮32门和全部辎重,而俄军战死1345人,伤3290人。这一战不但决定了旷日持久的北方战争的结局,更完全终结了瑞典作为强国的历史。

在俄罗斯严冬遭遇人生最大挫败后,卡尔十二在土耳其客居时,促成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同意与瑞典结盟,对俄国宣战。卡尔十二还为奥斯曼军精心拟定作战计划,带给他们先进的近代陆军思想,令奥斯曼军战斗力大增。

彼得一世率大军挥师南下,正中卡尔十二下怀,也遭遇几年前瑞典军一样的困境,被对手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步步推进却人员损失惨重,弹药损耗严重,最后,只剩三万八千人俄军,被二十万奥斯曼军包围于普鲁特河畔。

彼得一世靠着将随身财物贿赂土耳其首相, 签订《普鲁特和约》,割地求和,才得以死里逃生,卡尔十二也得以回国。

32岁的卡尔十二单骑穿过奥地利,到达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属地施特拉尔松德,在那里,他面对着俄罗斯、普鲁士、汉诺威、萨克森和丹麦五国联军的围攻,苦战一年,直到城池被打成废墟才撤回本国,此时距离他离开瑞典本土已过去整整十年。

回国后的卡尔十二世丝毫没有被失败打击所气馁,而是迅速改革财政,重整国力,重建了一支强大军队,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俄军在1713—1714年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失败没有熄灭卡尔十二世的斗志,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一点没变。

1717年5月,彼得一世率勃·库拉金·彼、沙菲罗夫·彼、托尔斯泰等人赴巴黎与法国政府举行了会谈。7月1日,彼得一世委派托尔斯泰和鲁勉采夫去维也纳,同奥地利皇帝交涉阿列克谢事件。8月,俄、法、普三国签订《阿姆斯特丹条约》,规定法国不再向瑞典提供军事和其他物资援助。这项条约使瑞典失去了同盟国法国。军事上的失利和外上的孤立使瑞典被迫同意与俄国谈判。同年,彼得一世派遣远征军侵略希瓦汗国,但没有成功。

1718年卡尔十二率六万大军远征挪威,在围攻腓特烈斯顿要塞时身中流弹,意外战死,年仅36岁,和他那位英雄祖先古斯塔夫II世的死法一致。由于卡尔十二岁是背后中枪,坊间一直流传是内部人所为。估计是犹太精英认为只要卡尔十二不死,瑞典永远都是强国。

再次失去军神国王的瑞典人彻底失去了信仰,面对诸国联军,继续苦战了两年,终究不敌,被迫割让了波罗的海沿岸、芬兰和德意志领地,从此退出欧洲列强行列,仅仅作为一个区域大国延续至今。

卡尔十二充满自信,勇猛无畏,用兵灵变,战场上洞察力惊人,屡次面对强敌以少胜多,也深得属下士兵爱戴,将他视为北欧神话中的奥丁战神。仅以军事才能而论,卡尔十二并不下于饱受赞誉的“北方雄狮”古斯塔夫II世,肯定在他的生平宿敌彼得大帝之上。此外他还喜好建筑、绘画、科学、哲学,在数学的八进制上更有发明贡献,用以改进火炮。

可惜卡尔十二的性情过于自负和狂傲,将一切环境和战略劣势都仅仅当做对自己才能的考验,总希望以寡击众豪赌战役胜利来创造奇迹;在前期屡战屡胜时坚拒彼得一世的求和申请;远征俄国在损失惨重,辎重尽毁时,仍不肯撤军回国,终致波尔塔瓦决战时因意外负伤,不能指挥如意而全军覆没。他只知道如何进行战争,却不知道如何在适当的时候终结战争,不止令他自己功业成空,也令古斯塔夫II世昔年开疆所得的大片领土尽丧,瑞典从此离开了世界争霸的舞台,告别了英雄的传奇,这是他比不上古斯塔夫II世的地方。

伏尔泰在他的著作《查理(卡尔)十二传》评论道:“几乎他的一切行动,直至他单调的私人生活,都远远超出好像是真事的范围。在莆田之下的芸芸众生中,他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也可能直到现在为止,在所有国王中他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一生中坚定不移、意志从未衰退的人。……发动战役以前和取得胜利之后,他总是谦虚低调;打了败仗以后,他总是坚定不移。他对别人和对自己同样严厉冷酷,对臣民和自己的艰苦生活同样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他主要是个特立独行、举世无双的人,而不是个盖世无双、崇高伟大的人。他是个令人倾倒赞扬的人,而不是个值得效法的人。”

1818年,是卡尔十二世逝世一百周年,瑞典现代诗歌之父以赛亚·腾格尔(Esaias Tegnér)创作了一首长编诗歌来赞颂卡尔王奥德赛般的英勇事迹。该诗歌由宁兰翻译成中文,符合中国诗的格式,朗朗上口,富含底蕴,充满着一种战斗的激昂,和英雄的气势!

Charles XIl: on the centenary of his death 1818

Esaias Tegn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Ning Lan

查理王,少清狂

起立烽烟临战场。

泰阿漫舞向天笑,

碛沙披马旗飞扬。

枪刺寒锋新铸铁,

关山连海从头越。

俄军震栗不敢前,

勇士蓝衣阵如雪。

 

以一当十虎剑光,

瓦萨骄儿气凌苍。

纷纷虏骑奔还坠,

午课才开暮受降。

三王俯首全欧动,

雷神颜色比何郎。

 

重髯构网结私晤,

雏凤清啼破冥雾。

莲花翠袖弄歌弦,

曲尽周郎终不顾。

 

皎月霜明枫叶丹

冰心长对玉壶寒。

运时翻覆凭天意,

百战何求匹马还。

 

星垂露野照孤坟,

岁久苔滋英骨沉。

老柏成薪湘竹死,

功名烟絮几留痕?

 

愿拟行歌闻旧国,

巨灵拔起庸儒没。

人言直北墨林深,

时有战魂独灼烁。

青凤不亡唯睡迟

百年一梦秋河落。

 

长拜松陵卧鬼雄,

残碑铭字想韶容。

诗人仰止闻天语,

云锦织旗猎劲风。

彼得大帝在犹太资本信贷支持下,恍如练成了“吸星大法”这个绝世武功,短时间内快速功力大增,富国强兵。但以彼得大帝的英才,加上当时荷兰与英国的皇权慢慢旁落,由犹太资本控制的议会掌控,怎么不知道犹太资本如“吸星大法”一样,初时修练时不会觉,其后祸患却慢慢显露出来。如果修练后不理会它,终有一日会得毒火焚身。那些吸取而来的他人功力,会突然反噬,吸来的功力愈多,反扑之力愈大。但彼得大帝明知艰险也要练,自然有他的道理与底气。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