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重游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十年前,我初到纽约时,
我这次参观时在,它馆内主要有两部分展览。 一是某家族基金会捐献的现当代油画精密品展, 另一个是一个叫Cage的芝加哥黑人艺术家的当代装置艺术展。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2380DQwbuJw.jpg)
其中,油画精品展部分,令我特别觉得惊艳。在纽约当地, 我觉少见到这么高水平的油画作品。画者包括凡高,毕加索, 高跟更,毕沙罗等。 它的捐赠者是1910年至1942年在德国慕尼黑巴黎欧莱雅从事 画廊交易的一个犹太家庭。这些捐赠品是他们家庭私藏。 如我看到毕加索画的“眠”,其画作线条如此流畅老道, 用色和谐明艳, 极其生动抽象地表达了画者对年轻女性春闺慵懒睡姿的美的欣赏, 而这女性身姿又是极放松。 画边题注也表明画中女子是画家那几年间的亲密伴侣。也确实, 女子慵懒闲雅的身体状态不会是在画室为画家摆姿势赚小时费的人体 模特会有的松弛状态,完全是女子在自己家里才有的松弛。 画家因为近距离长时间的观察, 会觉得美并抓住这美的瞬间予以描绘。美得不可方物。 大家会这么描述这张画儿。我因为日常工作比较繁杂枯燥, 所以仿佛感觉和直觉特别敏感似地,觉出它的无与伦比美感。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257M5apujal.jpg)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267vnel8L40.jpg)
那名叫Cage的当代美国装置艺术家特别善于用别人丢弃的材料做 出新的艺术品。他的黑人背景使他特别敏感地关注黑人民权问题。 近些年在美国屡次发生的黑人遭受不公的事件, 在他的作品里都有所体现。我觉得这些黑人寻根主题, 或呐喊黑人被社会不公平对待的作品在古根海姆展出似有些政治正确 的意思。因为我看到虽然美国黑人溯源, 是二三百年前西非黑奴运输船而来,数百年来前为奴隶, 近现代平权运动后也大多数做美国蓝领。如在此博物馆, 黑人大妈大叔大多做保安维护员,白人多做策展人研究员。 甚至白人同事的西服可能因为是自己的, 都比黑人大妈的黑制服西装来得合体。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471vfp4lcCO.jpg)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4901kq6Kb8P.jpg)
我在一间小黑屋里,跟十个其他观众看了此艺术家的视频作品, 是一个约六分钟的Gaze。片中一个高个黑人, 着粉红毛絮材料做的兔子服, 在一个舞台光柱下做身体表达起初他充满希望,像鸟儿展翅想飞翔, 后抗争,一番努力屡屡失败后,他浑身酸痛地匍匐在地, 喘息直至挣扎着爬出光柱。这短片在瞬间抓住了我。 它仿佛是我十年移民经历的缩影。我看着他,仿佛是我自己: 先是坐在垃圾山一样的病人家里做家庭陪伴和护理, 再是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习考牌照,在老人院做护士助理, 协助病人吃喝拉塞,又脏又累, 还遭受各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Bully。再是我决心进学校读书, 报名公立社区学校后,因为填表问题,被叫到注册处柜台仅十次, 我都想过不上它了,最后坚持终于取得入学资格。 我在社区学院取得副学士资格后又转而投报私人护士学校, 捆缚种种困难每日上课学习。 我每日驾着一辆破吉普车穿梭在皇后区和长岛之间, 战战兢兢读了五个月,最后在医院实习期间因为我犯了个错。 翌日就被学校校监开小批斗会取消了我的学习资格, 带队老师老白人女士,学监是个中年德国人样儿的女士, 我争辩的能力都没有,就被停学了, 那天我的石英手表都停在了她们决定停我学的那一刻。 我返身回老人院,要求给我加工作时间。 又在工作时我不慎慎搞断了左臂的筋, 停止工作治疗并跟老人院打工伤诉讼一年多,最后败诉( 老人院方面不承认任何事实,跳过或不承认任何我的口头汇报). 这一幕幕,跟眼前这黑人演员的表演何其相似啊。他又能怎样? 我又能怎样?抬头看,明天太阳依旧升起。三十年前, 我家属有句口头禅“我是流氓我怕谁”.如今的我, 深知这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执行的是丛林法则。 但我心里也淡淡地升腾出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谁”.
话题回转到“古根海姆”. 我很欣喜地发现它原来是不定期地换展览换展品。 如我十年前来那一次,我印象看了好几幅康定斯基的画作作品, 似乎还有夏加尔。我印象深是它给游客每人发一个Apple Pad,上面有语音介绍画作的,如你站在画作A020前, 按相应条目,就会听到语音介绍。可惜我当时的英文水平, 能听懂百分之三四十。现在当然是微信扫码听介绍。 我是一字不漏地读说明。它当时还有个仰望厅, 让参观者半窝在软垫上向上看似星空似的画作。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545Nm2wPk5A.jpg)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593onDaKevo.jpg)
![](/upload/album/72/0f/c2/e0ce181e9613UqpvJ7Yx.jpg)
总之,古根海姆很美好。 它是纽约博物馆中又传统又新锐的一个所在。若是你成为会员, 半年三个月地经常来此地参展, 参加艺术研讨或参加艺术学习课的话,真会是极美好的事情( 我曾关注过它的课程:如,“跟着马蒂斯学色彩”“ 跟着康定斯基学构图”这样的主题。只是只是, 它那里学习时间有限制,路途遥远,学费不菲,我也只能看看罢了。 还是鼓励女儿到自家社区中心,跟着退休美术老师, 业余学学水彩丙烯就好。普通人嘛,自身绘画水平有限,奔“ 古根海姆”这样高大上的美术殿堂,有点高攀不起啊)。 我还是现实一点,多看它的网站,抽空多来参观几次, 做纽约也算客不留遗憾了。我建议大家也抽空多参观“古根海姆” 博物馆,真是很有想法的一群策展人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