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 悲剧楷模蒋先云
在这次宁汉分裂中,许多共产党员从南京阵营转移到了武汉阵营,“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就是个典型。他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农家,在湘南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1921年10月,由毛泽东介绍他加入共产党,当时只有19岁。随后转入工人运动,成为湖南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4年,毛泽东推荐蒋先云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以第一名被录取。
在黄埔期间,无人不知才华横溢、天资超群的蒋先云:学习上是学霸,“学术两科,冠于全校”;政治上是领袖,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和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并按校规加入了国民党。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等,都把他看成军校最成功的学员,因此,先云成了国共双方的骄子,军校的一面旗帜。
在东征攻克惠州城的战役中,黄埔校史上这样记载:“是日蒋先云一手举着盒子枪,一手握着指挥刀、带着所属敢死队冒着敌军炮火扶梯登城,与守城敌军士兵开展肉搏战,因此他多处被刺伤,血流不止,在颊上留下伤疤,赢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蒋介石因此声言:“将来我革命成功后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先云从黄埔毕业后,蒋介石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委以重要职位。北伐总司令部成立后,蒋先云任总司令部秘书,并被授予少将军衔。总司令部颁发的宣言和文告,多系先云手笔。蒋介石当然知道先云是共产党员,多次令其退党不成。特别在攻打江西时,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柏龄畏罪潜逃后,蒋介石曾以“第一师中将师长”作诱饵,令蒋先云退出共产党。先云作答:“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蒋介石一来难舍奇才,二来想利用他协调与中共的关系,还是留用了他。
在中共组织内,蒋先云直接受周恩来的领导。先云则深知自己肩负国共两党赋予的使命,公开在两党各派之间调解矛盾,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局面作了极大的努力。后来,随着蒋介石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中共中央开始采取自我保护的策略。1927年2月, 蒋先云接到周恩来的密令后,毅然与蒋介石不辞而别,离开南昌,转来武汉。
先云回到武汉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武装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不时显得怅惘若失。当年黄埔从戎的崇高理想,演变成了师生相敌的悲剧,曾经为国共合作付出的心血也为之白流,心情之沉重非旁人可体察。但是,怪话却从天飞来。有人说:小蒋过去投靠老蒋是为升官发财;回归共产党是伪装革命。还有的说:忠于革命是假、忘恩负义是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先云的重大打击接踵而来。他的爱妻李祗欣,不幸于4月11日病故于武昌红十字医院,年仅21岁。紧接着是“四一二事变”,对他有栽培之恩的蒋校长公然“清共”。他被在武汉的黄埔军校各期学生推举为讨蒋大会主席,声讨了蒋介石的反共罪行。然而,他总听到冷嘲热讽,郁闷难解。于是,蒋先云决志请缨,征战沙场,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
5月28日,在河南临颍战场上,北伐军全线出击,战况惨烈异常。
蒋先云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第一次,枪弹伤其腿,却不顾,指挥如故;第二次,炮火毁其马,人马倒地,亦不顾;第三次,枪弹中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犹呼喊追敌不止,终由下级官兵强救下来,乃气绝牺牲!作为一个有军事素养的军官,他当然知道应该“掩蔽身体,发扬火力”,但是,他决意重回战场的那一刻,实际上已经抱定了“以死明志”的信念。全军上下,闻者无不悲愤。
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亲自主持召开追悼会,中共中央刊物《向导》198期发表《悼蒋先云同志》一文。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追赠其为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