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北京过去好吃的东西

想多看看这个世界,善待这个地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几天读到文学城有报道说中国大陆大城市里评比“美食荒漠”,北京排名第一。令人不解。最近的情况我不敢说,过去北京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东西,走过世界几十个国家品尝当地美食以后,这个看法仍然没有变。不按菜系,按好吃的程度说说吧!

先说那些在我记忆里并列第一的吧:

王府井大街比较靠北一点“萃华楼饭庄”的油焖大虾。他们连头带壳一起烹制,头里的东西全都跑到汤汁里,汤汁变成红色,鲜到了极点。以后在别的地方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虾。粤菜和西餐做虾都是无壳无头,尤其是鸡尾酒会上白煮冷虾,蘸西红柿酱,确实是方便省事,可是少有了虾头虾脑里才有的鲜味。

记忆中“萃华楼饭庄”的另外一道好吃的菜是芙蓉鸡片,不知道他们怎么做的,反正吃不出来鸡肉来,那香味大概是黄酒带来的。

莫斯科餐厅的红菜汤。西红柿的酸,甜菜的甜,牛肉的鲜,配在一起的独特味道令人难忘。另外还有奶油蘑菇汤,蘑菇的鲜味给我造成的记忆和后来在托斯卡纳菜里的松露是一类。配上奶油的浓,最适合冬天又冷又饿的时候吃。

食品店里卖的栗羊羹。栗子本身的香味,再加上磨得细,口感特别滑。

奶制品店里卖的奶酪干。炒成深黄色,有点甜。

然后再说下面一级的:

东安市场。土的:“东来顺”涮羊肉。那时候蘸的好像是用水稀释的咸味芝麻酱。

东安市场。洋的:奶油炸糕。撒上像面粉一样的细白糖。

东安市场食品店里卖的茯苓饼。已经不清楚过去用的原料是什么,只记得那个雪白半透明的皮放在嘴里会溶化。好像有人告诉我是糯米汤在平底锅上烘烤出来的。不知道有多真实。现在网上说茯苓饼皮的做法是小麦面粉加鸡蛋。按照这个做法,放在嘴里肯定不会溶化,跟我过去吃到的显然不是一回事。馅里好像有核桃,还有别的原料吧。既然叫“茯苓饼”,是不是馅里有茯苓?不太清楚。 

中关村西式点心店做的核桃排和椰子排。

最后一级的,味道不算惊艳,但也好吃:

西四回民小吃店的红豆馅炸糕,驴打滚,豆腐脑。豆腐脑佐料好像你让服务员给你加,葱花、香油、用水稀释的咸味芝麻酱。

北海仿膳的豌豆黄。窗外就是湖面的荷叶荷花。仿膳里很多东西量都很小。大概皇上用膳,肚量有限,又喜欢多尝几种式样,所以每样菜精工细作,一份菜只有一口。这个特点倒是和法国菜很像。多年后,又到北海,绕海边走一圈的半路上,意外看见一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少年儿童铜像,不禁鼻子一酸。

西四“同和居”的“三不沾”,虽然味道没有特殊的地方,但样子和质地很独特,估计做起来很费事,也很要手艺。

一般食品店都有的酥皮点心,有桂花冰糖馅的,豆沙馅的,枣泥馅的。牛舌饼,好像主要是椒盐馅的。

最后一项是核桃酥,浮动于好吃和不好吃的边界上,时好时坏。碰上食品加工厂用花生油等正经好原料,其实挺好吃的。但是有一段时间商店里卖的核桃酥好像是用豆油做的,气味不好闻。

北美大一叔 发表评论于
打算去每一个省的驻京办饭店吃一遍,就是没有时间
PeonyInJuly 发表评论于
我印象最深的,觉得北京独有的是包子炒肝。哈哈,街头小吃,还必须得去大栅栏附近的什么胡同才能吃到正宗的。 当然, 我家楼下街边的也很美味。
月盛斋的酱牛肉也不错,好像老店也在前门一带。 曾经每周买两次。
北京烤鸭我觉得不如南京的各种鸭可口;涮羊肉也被很多现代改良版的新式火锅超越。 稻香村的点心还凑合, 但是吃惯了上海的点心,可能就not impressed.
茯苓饼我始终没能品出有什么好吃。
-- 不好意思, 我不是老北京,只是在北京度过了大部分成年岁月。 不是故意抬杠,是想解释为什么北京名列第一。 I think it makes sense.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我喝豆汁的时候不知道有焦圈这种东西,就是空口喝,所以至少是体验到了100%原汁原味的豆汁。
甜芝麻酱烧饼和我童年最早的记忆连在一起。虽然那时刚记事,但当时一个自己问自己的问题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好吃的东西吗?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豆汁儿配上焦圈和咸菜丝后就好像没馊味了,我还挺爱吃的,哈哈哈哈。豆腐脑我也喜欢,小时候喝的酸奶也很好喝。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antong' 的评论:您是指厚白瓷罐里的那种酸奶吗?我倒没感觉出和世界各国酸奶有多大区别。
更独特的是我博文里说的那种奶酪干。炒成深黄色,有点甜,奶味极浓。我在世界任何别的国家都没见过。在北京也只有很少的地方有卖的。
还有一种东西,奶制品店里叫“奶酪”,口感非常好,滑,腻,没有酸味,好像也是宫廷的做法。好像只有堂食的。过去觉得有点神秘感,不知道宫廷里是怎么做的。后来在网上看到,可能是牛奶和蛋白一起蒸的蛋羹,不知是真是假。
wantong 发表评论于
可能是太普通了吧,您没有提北京酸奶和北冰洋汽水。这也是北京独一份。酸奶最早时候不是甜的,给一份砂糖。酸奶是冰的,砂糖极不易化,吃到嘴里糖是糖,奶是奶。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不必到来今雨轩去吃,中山公园里还有一个大众餐馆可以买到。以前常常去买。但要吃来今雨轩的酱爆鸡丁(我认为是做得最好的)是必须到餐馆里的。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自从奶油炸糕推出以后,我只要是去东安市场,不管饿不饿,都要去买一份。反正一份才3个,不饿也可以吃得下。不记得“五芳斋”这个名字了。只记得它是在东安市场的最南头,(离长安街近的那个方向)临出东安市场门之前,在左面。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正如我下面所说,豆汁是一种发酵食品,而发酵食品都是“acquired taste”,一开始不习惯,后来可能有些人习惯了,另外一些人还是不习惯。我一开始对臭脚味一样的蓝奶酪 blue cheeses 不习惯,后来慢慢习惯了。据传说 blue cheeses 最初的“起子”是法国抠脚大汉的脚丫泥。事实上也是,blue cheeses 里面负责把牛奶变成奶酪的细菌跟人类脚趾缝里的细菌一样。
豆汁则是属于“馊味”,我一直没有习惯,所以在我的美食排名里没有列上。
我在别的国家也尝过类似的食品。例如罗马尼亚的 Cioba ,就是发酵的面糊糊汤,有一股馊味。我吃了一碗就行了,算是一次文化体验。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法国菜像“皇帝餐”,精工细作,一份菜只有一口。皇帝反正不干体力活,不需要多少热量。
德国菜像“农民餐”,大块煎猪排、大只烤猪肘,吃完了好干活。
而北京的餐饮既有“仿膳”这种的量小给皇帝吃的,也有炸酱面这种量大给蹬三轮车那样的体力劳动者吃的。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后来又想起来,我在东来顺吃涮羊肉的时候还要了一盘凉拌海蜇皮。
海蜇这道菜好像在西方从来没有见过。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还有炸酱面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我至今都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五芳斋吃奶油炸糕,就在东安市场,配一碗紫米粥,好吃到我今天都忘不了。

豆汁儿虽然很多人吃不了,但我很爱吃,配上焦圈,咸菜丝,我就说好吃!

您提沙琪玛了吗?还有稻香村,还有火烧,卤煮。。。。。。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谢谢鼓励!
您已经是第二位称赞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
我没有在中山公园里吃过东西。但两位都称赞这道冬菜包子,一定是有它独到的地方。
冬菜包子嚼起来是不是比较“筋道”?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四川内江,看见农村到处都把大头菜晾在绳子上,是一道给我记忆很深的风景线。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一开始应该是先创造出有特点的美味,然后名声才传出去。有了名气以后,大厨还得上心,才能保持美味。如果不上心,食材和味道都变了,消息也会传出去。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盛赞!记忆在北京。冒昧补充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和狮子头,也是一绝。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雨女' 的评论:过去的老莫的红菜汤非常好吃。也许后来变味了。
北京的餐馆现在是一波一波的,可以想象,像风尚和时装。在我的记忆里,萃华楼的油焖大虾和芙蓉鸡片味道是永恒的。
知道川菜是辣和麻,湘菜是辣和苦。
鄂菜是湖北菜吧?没吃过。我在武汉只呆过两天。记得在大马路旁,一个人用一个极大的铁锅做炒饭,还在锅底用鸡蛋弄出一层薄薄的皮,看着很精彩。很多人挤着抢,我自知没机会,只在旁边观看,也没去争,至今不知道那是什么味道,可是那个样子印象深刻。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既然有这样不知道边界的熟人,也没办法。任她拿走几只大虾,就当是减少了stress 的代价。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elensburgh' 的评论:我知道东安市场的栗羊羮和茯苓饼都变味了。
栗羊羮只有红豆,不再有栗子。不再有那种凉、滑的口感。
现在茯苓饼的皮放在嘴里不再能溶化。现在茯苓饼的馅用从前水果软糖一样的桃胶。
老做法失传了。很可惜。
萃华楼是美其林一星。芙蓉鸡片和油焖大虾到最近还有。
hongshankou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雨女' 的评论:

俺也不记得吃过啥了。你说的对,好些地儿是因为名气,食物并不见的味美

俺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庆丰包子了, 哈哈哈 味道也一般般

ylyq_007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我了解到,湖北以南基本都是甜的。 你对味道描绘得也很有层次,我开始觉得咸豆腐脑味道很怪异,后来完全抛弃了豆腐脑里放糖的做法,毕业后回到南方工作的那些年,咸豆腐脑只能到处找才会有了。
雨女 发表评论于
萃华楼确实好吃。不过都吃了什么,早忘了。都是大人带着去的。老莫才不好吃。就是有名。北海仿膳真比不上晋阳饭庄。丰泽园和北海仿膳一样。都属于有名气,不好吃。
近年,北京的餐馆是一波一波的。一两年川菜,再来一波湘菜,然后是鄂菜,或叫楚菜。。。。这两年没回去。轮着来呗。
Helensburgh 发表评论于
不知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文中提到的很多食物,九十年代之后已全然变了味道,如东安市场的栗羊羮茯苓饼,老莫的红菜汤。萃华楼的芙蓉鸡片油闷大虾更是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事儿。相对于当时的工资水平,价格不菲。普通人家甚至一般高干家庭都吃不起。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记得我小时候,我的英文老师病了,我去萃华楼买了一盘油焖大虾送他,路上碰上一个朋友,愣是从盘子里拿走几只大虾给她孙子,我就啥都不敢说…… 人性的弱点都体现了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岸-影' 的评论:是这样。英国各地口音差异相当大。他们移民到美国以后,口音融合,从匹兹堡到加州这么大一片地方,口音的差异比英国这么小一块地方的差异小多了。
美国中餐馆直接从中国聘请厨子很多,所以要想做正宗菜,条件还是有的,可能是老板命令厨子改风味。据说有些老美游客到旧金山唐人街,想尝中宗中餐,专门找没有老外顾客的中餐馆。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thy_Bay' 的评论:确实是这样。要说真正源自北京的食品,大概就是豆汁、炸酱面吧。老北京的主要菜系鲁菜来自山东。后来新兴的川菜、粤菜,都是外来的。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一般人小时候吃什么,大了还喜欢吃什么。记得电影《Ratatouille》里那个美食专栏评论家吧?您在青少年时去了四川立刻喜欢四川菜,说明四川菜非常容易被接受。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卖麻翁' 的评论:我没有在中山公园里吃过东西。
冬菜包子嚼起来是不是比较“筋道”?
记得有一年冬天,在四川内江看见农村到处都把大头菜晾在绳子上,是一道给我记忆很深的风景线。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只用运动少、没筋、嫩的那40%腰肉做涮羊肉是明智的。剩下那运动多、筋多的60%的腿肉也不浪费,做炖羊肉。据说最嫩的、没筋的腰肉用来长时间炖并不好,脂肪全跑光了以后口感干。而腿肉里的筋在炖软以后反而能抵消干的口感。各个部位有各自最合适的做法。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看见过以前老北京的照片,穿皮袄、牵骆驼的人在前门城楼下面,眼能所见之处尽是黄土,没有植被,说是荒漠也差不多。
北京是少见的缺乏河流的超级大都市。上海有长江,重庆有嘉陵江,北京只能靠水库。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诚信' 的评论:我确实缺乏对中国大陆网络文化和噱头的阅历。
有时候看网络文需要猜的地方很多。
昨天看一篇博文中提到“地中海式发型”,就没看懂。作者给我做了解释,我也长了知识。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南方豆腐脑都是甜的吗?
咸豆腐脑也有它的好处,可以味道变化层次多一点,想加辣椒、胡椒、芝麻酱、香油、醋,都可以。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mberwolf' 的评论:豆汁是经过发酵的。发酵的食品都是“acquired taste”,一开始不习惯,后来可能对一些习惯了,对另一些还是不习惯。我一开始对臭脚味一样的蓝奶酪 blue cheeses 不习惯,后来习惯了。豆汁是属于“馊味”,我一直没有习惯,所以在我的美食排名里没有列上。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食品。像罗马尼亚的 Cioba ,就是发酵的面糊糊汤,有一股馊味。我吃了一次就行了,算是一次文化体验。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北京确实有各地的饮食,但与美国有各国的饮食类似,都是带有fusion的特点,也就是为适应当地口味而改变,美国最典型的就是熊猫快餐的甜酸鸡,这个任何美国中餐馆都有的原名左宗棠鸡的菜,在大陆见不到,连左宗棠家族菜谱都没有,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中国菜系,但很多人以为是中国菜。以至于有人不得不拍一部纪录片,寻找左宗棠鸡,来解释。
这种现象其实是世界上普遍的,越是能集中各种不同的地方越是带有趋同现象,也不限于饮食。因此不论什么地方的菜系进了北京,一定是变味的,不是正宗,与美食其实不沾边。
不是说北京没有好厨子,而是北京没有好店,至少没几个,多数在北京的人没机会享受。北京也有武汉豆皮,但与武汉老通城的不是一回事。
Cathy_Bay 发表评论于
北京本地好吃的大菜肴不多。小吃点心还不错。北京的好处是全国各地的美食这里都有,而且很正宗。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我是北京生北京长的,青少年时期随家庭去了成都。去了以后立刻感觉到成都的美食味道比北京好多了。
卖麻翁 发表评论于
中山公园里“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也非常美味。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小吃就太多啦。北海仿膳我可是多年没去过了,上一次去关门了, 说要改成满汉全席? 牛街的小吃很不错,年糕是一绝,永远排队。 卤牛羊肉、羊头、兔头什么的,别处少见。 糖油饼糖芝麻酱火烧那的最好。注意清真、尊重回民。不过现在估计也有很多时外地在那开店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东来顺”的佐料确实是一绝,拌芝麻酱用酱油,其它的糖蒜、韭菜花、辣椒油等, 更有他家著名的小芝麻烧饼,外酥脆内多层柔软。 最主要的是他家的羊肉好。 据说必是口外来的年轻羊,只要好部位的肉,出肉率只有40%。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新林院好文。 勾起许多回忆。 北京的萃华楼和丰泽园都是鲁菜馆, 我家的最爱。 丰泽园的干烧对虾也不错。 葱烧海参是招牌。 面点银丝卷烤馒头现在一般超市都有卖了, 但就是没有堂吃的新鲜味正。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北京一旦不是大一统的首都,的确非常可能成为荒漠。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竟然没把豆汁包括在内,那可是八旗遗民的最爱。
ylyq_007 发表评论于
看到了咸味芝麻酱,:)想起以前我这南方人,当年跑去北方上学才第一次知道豆腐脑还有咸的。
诚信 发表评论于
"中国大陆大城市里评比“美食荒漠”,北京排名第一,令人不解。"

北京集中了全中国和半个世界的美食, 却成为“美食荒漠”, 噱头而已,有何“令人不解”?

缺乏生活阅历的年轻人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