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无求”与“长生不老”
每个人都想长生不老。但是,一个人只有没有感情/欲望,才能长生不老。
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长生不老呢?不就是为了享受着人间的一切么?如果我们没有的感情/欲望,我们怎么享受呢?
“长生不老”与“享受人间的一切”,是单选题:如果你“享受人间的一切”,你就会有“喜怒哀乐etc”情绪,你就不会长生不老。相反,如果你想要长生不老,你就应该放弃“享受人间的一切”的目的。
所以,就出现了“大话西游”里面的经典桥段:孙悟空为了长生不老,必须放弃与紫霞仙子的缠绵。
无欲无求就不应该有思想了。没有了思想,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个的随机的原子,划归到自然界,与光同尘了(出处:老子,道德经)。或者说,就在那一刻:“面容枯槁,形如死灰”(出处:庄子,齐物论)。
这跟人死了,有什么区别?人死之后,就没有了任何思想(跟电脑断电了一样),人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降解,归于自然么。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无欲无求么?
“心无旁骛“与”社交诉求“
一个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或者寻找对象,他/她会四处寻觅,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儿。
但是真正的能够形成影响力的社交是:你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来与你社交。
问题来了:你怎么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呢,比如,事业有成,积累很多财富,身材美貌气质佳(身体上的成就,也需要无休止的锻炼/保养/调理)?
你需要心无旁骛的去追求,你才会有超凡的成就。
悖论来了:如果你已经是”心无旁骛“了(出处:孟子),那你还有什么”社交诉求”呢?心无旁骛本身就是摈弃了所有,包括社交诉求!
逻辑推理来了:你有了社交诉求,那它就不会让你”心无旁骛“,你就不会有”相当的成就“,你也就不能完成社交诉求了。。。
小结
上面这样的悖论,在人的一生中,不胜枚举。
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死人可以。但是人死了,也就不是长生不老了。
人也不可能做到心无旁骛。你没有社交诉求了,你就可以心无旁骛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
- 欲望是必需品。但是我们要管理好,不要让欲望主导我们。那样,我们就离灭亡不远了。
- 社交诉求也是必需品。但是为了达到我们的社交诉求,我们需要“几个月”的“心无旁骛。再社交,再心无旁骛。
题外话
老子,庄子,如来,穆罕默德,耶稣,等等,他们都是悟出了”无欲无求“的道理的”超人(或者超人群体)“。但是,如果他们是人,他们就会有欲望。作为超人,他们只是做到了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各种欲望。
他们确实是人(或者是一群人, e.g., 有人认为老子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而不是神。神是无欲无求的,如果他们无欲无求,也就没有著书,广招信徒的必要了。一旦神想着关心每一个凡人,他就有欲有求了,他就不能长生不老了。这与他/她是神矛盾。抱歉,有点儿绕。
如此,我们可以窥见:所有的宗教,都不可以全信(包括我喜欢的老庄)。但是,这些宗教却能帮我们悟出很多道理,减轻很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