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个大早,去Galata 大桥上走走算是晨练了。横跨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桥上似乎永远有人在钓鱼,桥的下层布满了餐馆和咖啡馆。对岸的卡拉柯伊 (Karaköy) 区,应该是个闲逛的好地方。不巧我去的时侯加拉塔塔(Galata Tower)正在修复,不开放,那就留给下次吧。
趁游客少,快速转了一下Egyptian Bazaar也就是常被称之为香料市场。如今外出旅行很少带东西回家,逛商店本着只看不买的原则,碰到太热情的店家也不好意思多停留,到此一游了。
本想进Yeni Camii (新清真寺)看看,无奈大门紧闭。新清真寺的修建始于1597年,由苏丹默罕默德三世的母亲苏丹萨菲耶下令修建,但直到1665年,苏丹默罕默德四世统治时期才完成。新清真寺靠近金角湾,临近埃及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礼拜和社区聚会场所,我的旅馆也在附近,虽然经过多次,但就是无缘进入。
在旅馆吃了早饭后就去了著名的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abahçe Palace),也就是新皇宫。宫殿由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一世下令建造,于1843年至1856年间建成,同年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一世搬入多尔玛巴赫切宫,取代托普卡帕宫为奥斯曼苏丹的主要住所。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它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行政中心,也是最后一位奥斯曼苏丹的住所。后来成为现代土耳其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总统府。
多尔玛巴赫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曾经是一个天然港湾,后来被填平成为一个皇家花园,最终在这里建造了多尔玛巴赫切宫。宫殿面朝博斯普鲁斯海峡,拥有优雅的雕刻装饰。宫殿的外墙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建造,显得格外壮观。以后多次乘渡轮从此地经过,在船上可以看到皇宫的全貌
宫殿周围有精心设计的花园,种植了各种植物和花卉,花园延伸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岸线,从这里可以看到壮丽的海景
我去得早,游客不多,售票处有免费的语音介导。新皇宫内部装饰华丽,有金箔、水晶吊灯和欧洲家具。宫殿的礼仪大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重达4.5吨。苏丹的卧室和私人房间同样装饰华丽奢华,美轮美奂,处处可见精美漂亮的钢琴,还有专为家人准备的室内乐演奏厅,总而言之,此时整个奥斯曼帝国已脱胎换骨,妥妥的一个欧洲皇室,苏丹的皇宫已经完全能和其它欧洲皇宫相媲美。可惜皇宫里不允许拍照。
多尔玛巴赫切宫 (Dolmabahçe Palace) 的建设虽然奢华壮丽,象征了奥斯曼帝国的富丽和权力,但也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到了19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的债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最终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崩溃和国际债务委员会的成立,以监督和管理帝国的财务状况。 “欧洲病夫”在历史上就是用来形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奥斯曼帝国。
离开多尔玛巴赫切宫就乘车去了奥尔塔卡雷清真寺(Ortaköy Camii),这座清真寺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畔的 Ortaköy 礁石上,背景是伊斯坦布尔的著名地标7月15日烈士桥,清真寺以其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特殊的位置而闻名。清真寺内部和外部均装饰精美,包括华丽的穹顶、装饰艺术和瓷砖。正巧是周日,清真寺周围非常热闹,还有义卖活动,土耳其妇女在清真寺外摆摊做Golzeme 看着很有食欲,我买了一份菠菜奶酪的Golzeme然后在海边找了个椅子,享用了价廉景美的午餐。
7月15日烈士桥通常称为博斯普鲁斯大桥,是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悬索桥,连接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和亚洲两岸。大桥最初于1973年开放,以促进伊斯坦布尔两岸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后来,它被重新命名为“7月15 日烈士桥”,以纪念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未遂政变期间在该桥上丧生的烈士们。
Ortaköy Ferry(Ortaköy 渡轮)是连接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 Ortaköy的一条重要渡轮航线。此航线不仅用作日常通勤,也是一条及其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我在此地上船,观沿途美景,回到老城(Eminönü)。原本只在书本上读到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如今是近在咫尺,漂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做做白日梦,何等的享受啊!
回旅馆的路上看到一家饭店门口有一个挂炉烤羊腿,非常诱人。晚饭就在这里吃了。出门前看了不少游记,也在地图上标好不少饭店,但这次基本上没有专程去那些饭店,宗旨是尽量去当地人多的饭店。回想一下,真是从来没有翻过车。
明天是在伊斯坦布尔的最后一天,再次检查一下Google地图上标好的景点,突然发现关闭四年的 卡里耶清真寺Kariye Mosque 居然在一周前对外开放了。这绝对是一个惊喜,只能取消明天去王子岛的计划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