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拜望尊敬的世纪老人
刘渝珍(6421)
杨承宗校长在中关村家楼前
杨老轻描淡写地说(括号内为笔者的注释):“我这辈 子干了四个工作:
- 两个研究室主任
- 在五所做了点工作(
- 科大
- 联大
此图片呈现了世纪老人的四个历程
一提起合肥联合大学,思维敏捷的老校长提高了声音:“联大是我喜欢的工作,是联合办起来的。八零年联大成立时我已69 岁,亏了有个贾志斌,特别得力,干了许多工作,是第一大功。当时招的学生只要是达到省里及格线后都能进联大。大部分学生是好的,但是也有个别的学生野得很,有一 次我们几人在楼道谈话,一个学生的足球就飞过来了。还有一次一学生拿铁锹朝贾志斌身上扔来,“是铁锹!”,带有江苏吴江县口音的杨老加重了语气,怕我没听清楚,停顿、用手挥 了一下做了个投掷动作,又重复了两遍。沉浸在回忆中的杨老继续讲“他是运动员,身手敏捷……”。杨校长女儿杨家翔插 话:“这件事父亲多次给我们提起,说贾老师一个闪身就把铁 锹一把抓到了手上”。杨老松了口气说:“这件事贾志斌本人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他气量很大,很大气”。81年一天中午老贾刚回到家,一 联大同事急敲门,说有两拨学生约好午饭后在科大图书馆门前要决一胜负,老贾急奔出门,赶到时,两拨学生各约了自己的同学还叫上了社会上的哥儿们,在图书馆门前的花坛处已聚集 了三四十人,双方已抽出皮带,紧握在手,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老贾站到两派的中间,断喝一声,和闻讯赶来的联大老师及时制止了。这是在他工作手册上同样没记载、让我不安了一中午的未遂的群殴事件。
82 年与联大学生春游贾志斌(前左五)与学生合影
“当初是科大党委派贾到联大来,是科大党委副书记卢岗峰给我一句话,让贾志斌到联大来工作。经过几年的考验,他是信得过的。”杨老的话,拉回了我的思绪,杨老接着说,“现在联大的人回忆联大的创业,还总是谈到贾志斌,每当一谈起联大我就想起了贾志斌。”
谈到这里,我奉上近期在整理老贾的遗物中寻到的1986 年老校长为我们夫妻用毛笔写的推荐信草稿,远泽清指着我没能辨认出的三个字请杨校长看,杨老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说:“依畀之木,意思是林之大,有许多树,总有一根是主要之木,不倒来倒去的,是骨干一样的意思。筚 路蓝缕,筚也可写成荜”。杨家翔指着字典:“查到了,筚 路指柴车,蓝缕指破衣服,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杨老说:“这和后面的创业维艰是一个意思” 。“这里世间祸福相寻,得鹿豈便为真,失马安知非福?是对称成语,得鹿豈便为真,此处为豈字”。杨家翔指着字典:“查到了,豈字是上面是山,下面是豆”。杨老问道:“这个字我没写错吧?”。新中国放化泰斗的老校长深厚精湛的文学功底,令我肃然起敬,世纪老人告诉我: 他 小时候就读的同里高等小学的董事长是著名的教育家章太炎先生,要求很严的。
当聊到八几年杨老给刘达去信一事时,老校长说:“我听说有人要找贾志斌的麻烦,贾志斌老有一个文革的尾巴被人抓着,他就不能继续工作了,我文革刚开始那一段不在科 大,在二机部,情况不了解,怎么办呢?刘达一直在科大,是科大的最高领导,刘达最了解情况,说话应该最有权威。于是我写了封信给刘达去询问,刘达回信了,对贾很肯定,最后写道贾志斌是个好同志,还是写的是贾志斌是个好人,我记不清楚了。因刘达知道我不是党内人士,他给我写信应写贾是个好人。拿到这封信后,我很高兴。我平时的保密观念很强,我得到信后不能到处张扬,但还是忍不住,把刘达回信内容告诉了贾志斌。当时我把信交给了科大党委,我记得是交给了科大党办主任张扬。现在这封信原件应该保留在科大档案室。”1987 年,右眼失明、左眼白内障已经很厉害 的杨校长曾拄着拐棍,赶到我家中,极力想挽留老贾。老人非常遗憾地回忆说:“原四系的孟广滨邀他去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我去时贾志斌已办好了去北京的手续,这个人走了非常可惜!”。我问我现在能不能公开 1986 年杨校长给我 们的信?杨老肯定说:“当时我信中的意思,我现在仍然是 这个想法。你可以公开。”老人还多次问起我的女儿、外孙女。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 5 点 10 分,我担心老人太累,想起身告辞,杨校长送给我中科大制作的“庆贺杨承宗先生百岁华诞纪念图集”及由中国邮政邮品设计制作中心制作的“庆 贺杨承宗先生百岁华诞”的邮集。指着中科大制作的那本纪念图集,老人说“里面好几处都有贾志斌”,我翻开纪念图集第 108 页,是一张 1980 年联大董事长郑锐与杨校长、教 务长贾志斌等讨论联大筹建工作的照片,老先生说“还有一 张照片中有贾志斌”哦,在 109 页杨校长 1981 年主持联大教务工作的照片的最右边一人正是老贾,由于我家的这张黑白老照片没保存好,我一直没敢确认。老先生又说“在联大 的班主任照片中还有贾志斌”,那是一张 84 年照的从科大聘到联大的第一批班主任的彩色照片,我用眼睛快速扫过,83 年 11 月老贾已离开联大回到科大,此照片没他。抬头望着早在 1953 年,在协和医院拦下年轻助手和工人,只身凭着高超技术修复被日本人破坏的设备时,因过近地接触强放射源,导致右眼从此失去光明,左眼也受到重创的无私无畏的老校长,我不忍说明。
仰望着我面前的当年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博士生;1951 年婉拒法方高薪而义无反顾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的老人;这 位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为祖国核弹攻关做出了特殊贡献却默默无名的国家功臣;这位为中国的科教事业做出了开创 性、奠基性工作的伟大老人;这位正如原核工业部刘杰部长在杨校长九十华诞时的题词:“传约里奥-居里忠言,放射 化学奠基发展,核弹原料胜利攻关,培养众多英才骨干。” 的可敬的世纪老人,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老人家对他一生的丰功伟绩仅用“我做了四件事”几个字轻轻带过,对他 坎坷不平的往事只字未提,如此的淡定,但他心中却清晰地装满着晚辈们的一点一滴。
摘自中国邮政邮品设计制作中心制作的“庆贺杨承宗先生百岁华诞” 邮集
在联大的创办期间老贾有幸在杨校长的领导下工作了 三年多,受益匪浅,这是他一生干得最痛快的时期。临走,我向令人敬仰、白寿之年的老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祝愿这 位年高德劭的老人新春快乐、健康幸福!注: 2011-1-12 下午 3:50---5:10 刘渝珍拜望杨承宗校长,杨校长 女儿,女婿:杨家翔,远泽清在座,地点:中关村杨承宗校长家
附件 1:杨承宗校长给我们夫妻的信
志斌、渝珍同志:
致×××先生函拟就,请看是否恰当。此信难写,改了又改,请恕涂鸦。
临写完此稿时,我老伴为我提出异议,我家有一位上海有机所老友之子,原在湛江医学院工作,因为年将老无子女,几经奋斗调到山东医学院,工作不错,却被人搞了一下,白白坐了三年牢,我老伴的结论是:“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在熟习地方好人坏人都知道,到了新地方,一不小心便会无事生非,倒了霉也无话可说。
老太太的见解当然不定对你们适合,但我不免心中摇 动,世间祸福相寻,得鹿豈便为真,失马安知非福?致× ××先生信,是否发出,请你们三思修改。
致意。
杨承宗 九月十九日
附件 2:杨承宗校长给×××先生的草稿信
×××教授: 赐鉴 久不见,贤劳何为?
闻你荣任××大学校长,新型大学,大有可为,××地方远胜合肥,前途无量,予祝顺利成功。
我想介绍一对讲师到××大学工作。夫妇都是科大前后毕业生,留校工作多年,原是校中骨干,依畀之木,因政治原因(下详),在此工作不尽愉快决心离开母校,……。
他们有亲弟在××工作,故拟选择××安身立命。两 人简况见附纸,再就个人所知附告一二:
一、刘渝珍同志任教我校普通物理,电动力学,,, 可以立即上课。
二、贾志斌同志 80 年受科大党委之命,担任合肥联合大学教务长三年,助我(其实是他主持日常工作)从无到有,从教学到建设,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合肥联大之有今日,贾是第一功劳。
贾初年积极参加文革,以后别人犯了错误贾被株连,于是成为文革以来科大的政治历史人物,为澄清事实计, 我特函询刘达同志(文革期间,刘是科大党委书记,我在二 机部,不知科大详情)。刘有正式复信给我, 答复十分肯 定……。
由于其它原因,贾志斌同志离开合肥联合大学,我挽留 不得,引为大憾事,现征得他们同意,竭力向您推荐,如能在你麾下工作,不惟多方有益,我也籍此了却心愿也。
临颖不胜待命之至,顺致
敬礼。
杨承宗 九月十九日
后记:
合肥学院(原合肥联大)校景
贾志斌在合肥联大有幸结识、追随的杨承宗老校长,合肥老书记郑鋭,中科大卢岗峰副校长都先后逝世,但原来的合肥联大,即现更名为合肥学院的高楼大厦将永远记载着先驱们的功劳。刘渝珍
2017 年 7 月 15 日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