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研】滇缅风云榜(13)高黎贡的眼泪

史上最健康,不反弹,不忌口的减肥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按照二次滇缅战役的计划,应该是驻印军从西国军从东两面夹击。然而常公却在缅北攻势发动后迟迟未发动滇西反攻。我个人认为大概是受到第一次远征军惨败的教训,常公对于发动第二次远征战役心存极大畏惧。一直到驻印军在胡康河谷连战连捷,常公方才增强了信心。而且美国方面连续严厉敦促常公立即出兵,已经有些怀疑他故意延怠。

1944年5月11日,为了配合即将展开的密支那战役,中国第二远征军20万士兵开始冒着大雨和洪水强度怒江。渡江并未遇到抵抗,非常顺利。美国教员提前为军队进行了渡江演习起到很大帮助。全军仅有1人不慎落水遇难。



图一 宋希濂将军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远征军总司令是卫立煌。前敌指挥官是宋希濂。宋希濂(1903-1997),黄埔一期步兵科毕业升,后赴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注意这个中国将校班,意思就是低配版。此时日本已经开始策谋将来的侵华战争,所以将中国留学生分开来培养,同时教授较基本内容并且不给予实弹演习等培训。宋希濂后来被送进中央陆军大学深造。在武汉保卫战中宋希濂在富金山和沙窝岭两次顽强阻击重创日军,也是一位抗日名将。不过宋希濂更加擅长防御,对于进攻则不太熟悉。

滇西反攻兵分两路。一路巡一条废弃的马帮古道翻跃海拔3000米的高黎贡山,进入平原后攻取腾冲古城。一路攻取把守滇缅公路的制高点松山。松山位处要冲,山上经营两年构筑严密工事。这里要提的是日军比国军军事素养要高很多。相比国军进驻腊戍的玩忽职守,日军从占领滇西的第一天就立即开始修筑防御体系。松山堡垒被誉为东方的直布罗陀要塞,渡边正夫曾夸耀这座堡垒是不可攻破的。而海拔3000米之上的高黎贡山,日军也同样筑有半永久性工事,分兵驻防。在滇西反攻的策划中,宋希濂曾经认为是条日本人不会知晓的秘密古道。实际上大错特错。关于国军的反攻情报准备,真的是让人无语。滇西,那可是自己的地盘。那里住的是自己的乡亲百姓。如果提前派出特工去侦查日军的虚实,恐怕并不困难。而实际情况是国军的军事情报完全来自于美军的飞机侦察。



图二 国军在进攻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战役是二战中战斗地点海拔最高的战役。由于日军早有准备,而且额外获得了国军战役计划情报,高黎贡阵地增加了兵力。从国军方面讲,在这样的大雨天,泥泞地滑坡陡,就算是攀爬已经很困难。而日军在高处早已布置好火力。国军的炮在山下完全帮不上忙。只有便携式小钢炮在靠近敌军阵地后提供有限的炮火覆盖。飞虎队的轰炸机因为连阴雨天能够提供的空中支援也大大受限。所以这场战役演化成灾难。日军在山上工事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国军一方面只能靠血肉铺垫一寸一寸的接近日军阵地,一方面在高海拔大雨天气士兵严重失温,非战斗损失同样巨大。后方国军强征10000当地民夫,不分男女老幼冒着大雨和枪林弹雨给前线运送粮食弹药等物资。这些民夫队沿途倒毙者甚众。一场仗打下来民夫死亡超过3000人。

高黎贡战役是惨到不能再惨的惨胜。国军付出10000士兵的损失毙敌仅300余人。关于这场仗到底要不要打我看过资料后一直心存疑问。国军的作战计划非常僵化。说要翻越高黎贡山就一根筋的死磕。付出如此高的代价在后续的战斗中未必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将这一万有生力量转而投入松山的话,应该是足以攻克。那么松山上另外死伤的7000士兵就能保存下来。国军的这次滇西大反攻里还能看到这类令人生疑的战斗部署,在整个滇西大反攻中损失的总兵力高达15万,毙敌2万5,战损比高达6: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