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
潮流不可逆,天时不可违。人作为个体犹如沧海一粟,只能水波逐流,只能在宏观环境下,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求生存、求发展。古人云:“乘长风破万里浪”,没有人说“逆流破浪”。
“地利”是房地产的要点,都说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地利的三要素:学区、社区、交通。“地利”和“天时”的不同在于个人有无选择的权力。
“人和”包括人的修为、修炼、修养、修身养性,这个部分完全由个人掌控,是个体和外界人物的互动,以及个人对常规和突发事务的应对。
很难全部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比如三国时期中的曹魏占有天时,蜀汉占据地利,东吴拥有人和。
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不可能碰到天时,能有机遇就不错了,当机遇来临能否把握住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把抓住机遇算作碰到天时。本世纪初的次贷危机既是危机又是机遇,那是产生地主和富农的天时。
次贷危机期间,买房对于美国国家整体而言是救市,对于银行是剥离、抛售不良资产。对于买房者个体而言,当时的前途不容乐观,前景一片茫然。多少年后回顾,是掘金矿,是抚育生金蛋的鸡。因此最终形成双赢或者三赢局面。
2008至2012年的次贷危机期间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百万以上的华人通过购买房市崩盘(下跌30%-50%)后的房地产成为了今天的百万富翁,其中XX万华人成为了千万富翁。这段买房利好的时间持续了大约13年,到2022年嘎然而止。进一步细分,实为两个阶段,2008-2012年间,房价指数达到历史的最低点,随后恢复性反弹,直至2020年,之后是大涨。第二个阶段在2020-2021年间,虽然房价上升,但贷款利率达到历史的最低点。
下图做出50年来全美的平均房贷利率(30年固定贷款,周计)和房价指数(三个月平均)的曲线,从历史的宏观尺度看,2008年后的十来年是成为地主的机遇时期。
图:50年来全美的平均房贷利率(30年固定贷款,周计)和房价指数(三个月平均)。从宏观历史上揭示房地产业的机遇。图中将1980年1月份的全美平均房价定为指数100。
狭义的“人和”是指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协调,包括房主和房客、房主和PM、房主和维修工程队、房主和保险公司,房主夫妻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不同的理念至少造成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不能成交,或者进行中的交易流产。总不能由于房事问题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吧。
广义的“人和”除了和他人打交道之外,还要包含围绕房地产操作中的个人的努力、作为、行为方式。房地产操作大约在三个方面:(一)寻找房源,本质是寻找优质资产;(二)房屋维修,或者寻找和选择维修的渠道;(三)寻找和选择房客。这三个方面都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从外行到内行的修炼过程。作为一个地主,最好这三个方面都有历练。如果一个方面也不占,那么持续就比较艰难。好几位朋友正在积极考虑房地产业的承传,想法虽丰满,现实却骨感。那些二代们根本不感兴趣,他们缺失“人和”这一块,更不想“修炼”。
“人和”,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人和”谈不上是决定性的因素,可能是最为次要的要素,但缺其不可,属于必要条件。
“地利”,个人在现实条件下的判断和选择,或者说是有制约性的选择。
“天时”<=> 机遇,可遇不可求。个人好像只有“乘风”或者“搭载”的成分,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字句:“乘上强劲的东风”,“搭上时代的快车”。
《三国志》中如是云:“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是从一介贫雇农转化进阶成为地主富农的充分、完备、必要的条件。前二者不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无法修炼,而地主的炼成仅在于“人和”的修炼。这种“修炼”的背景是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能动性。